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法学逻辑学1

(2018-10-17 16:54:23)

一、已知:(1)如果甲和乙是杀人犯,则丙是无罪的;

          (2)丙有罪,且丁的证词正确;

          (3)如果丁的证词正确,那么,乙就是杀人犯。

    问:谁是杀人犯?并写出推导过程。

 

二、运用真值表方法回答问题:

  甲、乙、丙三位领导对是否派小赵与小李去浙江大学进修发表了如下意见:

      甲:如果小赵去浙江大学进修,那么小李也得去。

      乙:只有小赵去浙江大学进修,小李才能去。

      丙:或者小赵去进修,或者小李去进修。

    请问:是否有一个方案可同时满足甲、乙、丙、三位领导的要求。

 

三、甲、乙、丙三人中至少有一人参加某经验交流会。如果甲去参加经验交流会,则必须有人接替甲的工作,现在找不到人接替甲的工作。

    只有甲去参加会议,乙才能去参加会议,因为乙不会外语需甲作翻译。

    问:上述条件进行推理,能否得出结论?不能,请说出理由;如能,请写出推导过程。

 

四、某地发生一起杀人案,刑警队长在甲、乙、丙、丁、戊中挑选两个人担任侦破任务,人选配备考虑:

 1)如果乙不去,那么甲也不去;

 2)只有丙去,乙才去;

 3)甲去或丁去;

 4)如果丁去,那么戊也去;

 5)因某种原因丙不能去。

 问:刑警队长应挑选那两人?请写出推理过程。

 

五、某机关就值班问题,按如下原则进行:

          1)只有B值班,A才值班;

          2)只要E值班,则A或C就值班;

          3)只要C值班,那么B值班;

          4)只有E值班,F才值班;

现在F值班,问B是否值班?写出推理过程。

 

六、某监狱发生了一起偷窃案,经侦查,对重大嫌疑的甲、乙、丙、丁四犯进行了审讯,这四个人口供如下:

甲:不是我作案的。    

乙:是丁偷的。    

丙:是乙偷的。        

丁:不是我作的案。

   现在我们假定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说真话,请问:这案子的罪犯是谁?为什么?如果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假话,请问这个案子的罪犯又是谁?为什么?(无推导过程不给分)

 

七、某天,一小轿车被盗,经侦破人员半个月侦破,现确定犯罪嫌疑人是A、B、C、D四人中的一人。在审讯中,四人口供如下:

A:我不是罪犯。

B:D是罪犯。

C:B于五天前找人卖盗车。

D:盗车的不是我。

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真话,请问罪犯是谁?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则罪犯又是谁?(无推导过程不给分)

 

八、W市太平洋保险公司办公室有A、B、C、D、E五位职员,商定即将到来的元旦的值班问题。大家商定的意见,概括起来有如下四条:

  如果E来值班,那么A或C也得来值班 

  如果B不来值班,那么,A也不来值班

  如果C来值班,那么B也来值班       

  只有E来值班,D才来值班

   现在假定:D在这一年元旦是去值班的。问:B有没有去值班?请写出推理过程。 

 

 

你做出来了吗?

 

感谢商学院陈美娟为我们提供一种解答:

 

 

第一题:

1)、由(2)可推知(4)丙有罪(联言推理的分解式);

                  (5)丁的证词正确(联言推理的分解式);  

2)、由(3)和(5)可推知(6)乙就是杀人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肯定前件式);

3)、由(1)和(4)可推知:并非甲和乙是杀人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否定后件式),这个负判断的等值判断是:(7)或者甲不是杀人犯,或者乙不是杀人犯。

4)、由(7)和(6)可推知(8)甲不是杀人犯(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5)、由(6)和(8)可知乙就是杀人犯,甲不是杀人犯。

 

第二题:

根据已知条件,设p=小王去,q=小方去

甲:P→q

乙:P←q

丙:P∨q

 p

q

P→q

P←q

P∨q

T

T

T

T

T

T

F

F

T

T

F

T

T

T

T

F

F

T

T

F

根据上述真值表,只有p真q真才能够满足三个领导的要求. 

 

第三题:

根据已知条件,设甲去=p,乙去=q,丙去=r ,s= 有人顶替

(1)    p∨q∨r

(2)    (p→s)∧ 非s

(3)    P←q

(4)    由(2)利用充分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就可得非p

p→s

非s

——

非p

(5)    由(3)和(4)利用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可得非q

P←q

非p

——

非q

(6)    由非p非q利用假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得出r

(p∨q)∨r

非(p∨q)

——

所以,丙一定参加经念交流会,甲与乙不参加。

 

第四题:

根据已知条件,设甲去=p,乙去=q,丙去=r ,丁去= s,戊去=t

(1)    非q→非p

(2)    r←q

(3)    p∨s

(4)    s→t

(5)    非r

由上述条件可知

r←q            非q→非p         p∨s            s→t

非r             非q               非p            s

——            ——              ——            ——

非q             非p                             t

                                            

由以上推理可得s , t既丁去,戊去.

 

第五题:

根据已知条件,设A去=p,  B去=q, C去=r,  E去=s,  F去=t

原已知条件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q←p

(2)s→(p∨r)

(3)r→q

(4)s←t

(5)t

由以上条件可知

当E去值班,如果A去值班的情况;

s←t         s→p         q←p   

                        p

——         ——         ——

                        q

                         

 

(2)当E去值班,如果C去值班的情况;

s←t        s→r          r→q

                        r

——       ——           ——

                        q

                         

由以上推理可知,现在F在值班,q 要去即B要去值班。

 

或答:B值班。

第一步:条件(4)+条件(5)利用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可得E值班。

第二步:由E值班,加(2),利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可得A和C值班。

第三步:加条件(1)或条件(3),无论是A值班还是C值班,B都得值班。

 

第六题:

因为乙、丁供词相互矛盾。

假设四人中只有一个供词真,则根据排中律,互相矛盾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这唯一的真话一定在乙、丁中,则甲、丙的供词为假。

甲说他不是罪犯是假,则甲是罪犯。

假设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根据不矛盾律,两个互相否定思想不能同假,说明乙、丁中必有一假话,则甲、丙为真话。

甲说我不是罪犯是真话,则甲不是罪犯;丙说的话为真,则乙是罪犯。

 

第七题: 

B、D供词相互矛盾。

假设四人中只有一个供词真,则根据排中律,互相矛盾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这唯一的真话在B、D中,则A、C的供词为假。

A说他不是罪犯是假,则A是罪犯。

假设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根据不矛盾律,两个互相否定思想不能同假,说明B、D中必有一假话,则A、C为真话。

A说我不是罪犯是真话,则A不是罪犯;C说的话为真,则B是罪犯。

 

第八题:(要点) 

B值班。

第一步:由假定可知,D值班。

        加4,可得E值班。

第二步:由E值班,加1,可得A和C值班。

第三步:加2或3,得B值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法学逻辑学2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