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49页内容及第 51页练习十二第 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的商。
2.经历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 理等思维能力。
3.创设探索活动情境,促进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 得研究性学习的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1. 幼儿园的马老师把 6块月饼,平均分给 3个 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多少 块?
2.4块月饼平均分给 2个人,每人分多少块?
3.2块月饼平均分给 2个人,每人分多少块?
4.1块月饼平均分给 2个人,每人分多少块? 说说
1块是怎么得出来的?
师:看来 1÷2和 21都表示把 1块月饼平均分成了 2份,每一份是它的 21, 也就是 21块,因此 1÷2=21。这么说分数与除法之间有着共同的地方,他们之间 是否有一定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1.课件依次出示:1块月饼平均分给 3个人,每人分多少块? 1块月饼平均分给 4个人,每人分多少块?
(1)指导学生们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
(2)讨论:1除以 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3)教师画出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板书:1÷3=13(块 ) 1÷4=4
1(块)
2.教学例 2。
(1)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图画内容。
(2)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们看作 3块饼,再用剪刀把它们分成 同样大小的 4份。
(3)请几名学生口述分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教师总结两种不同的分法。
(4)小结:3÷4=34块 )
3.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引导学生观察 1÷3133÷4=34这两道算式,想一想:
① 两个 (非 0) 自然数相除, 在不能得到整数商的情况下, 还可以用什么数表 示?
② 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
③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2)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再归纳出以下三点:
① 分数可以表示除法的商。
② 在表示除法的商时,要用除数作为分母,被除数作为分子。
③ 除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母。 (强调 “ 相当于 ” 一词 )
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
被除数÷除数 =
(3)如果用 a 表示被除数, b 表示除数,那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怎样表 示?
板书:a÷b=a b (b≠0)
(4)这里的 b 能为 0吗?为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在整数除法里,除数不能是 0,所以分母不能为 0,也就是 b≠0。
(5)分数与除法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
分数是一个数,而除法是一种运算。
三、巩固练习
1.第 50页 “ 做一做 ” 的第 1题。
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