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一)微课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2018-06-16 04:12:50)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 |
微课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一、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微课核心概念:
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我们学校各科教学都有借助于微课的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微课重点在高三的复习课中应用,而在写作教学中鲜有尝试。我校的写作教学一直走在全县乃至全地区的前列,然而,缺少数字信息技术的支撑,较难突破教与学的瓶颈。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研究目标:
研究内容:
主要观点:
微课是将课程中的关键知识点设计制作成微课,而其他的知识点由学生自主掌握,因而各个微课之间不一定存在紧密关联性,使其具有碎片化或相对独立的特性;
微课与写作教学的结合,设计制作中要根据学情和教学目标预先做好整体规划,确保微课在写作教学应用中的连贯性和序列性。
微课制作目的是为了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制作中要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要注意其实用性和易操作性。
创新之处: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研究方法:
技术路线:
实施步骤:
2.课题实施阶段:2017.8.10-2018.5.1
对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类、比较,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申报课题研究成果,申请结题,做好结题工作。
四、课题可行性分析
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时间
2014年 众里寻他千百度——记叙文的飞跃:角度
2015年 于细微处显精神
2010年 巧用多媒体 激活作文课
2016年 我手写我心
2016年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高考写出真情个性文章
2016年 全国语文报杯作文大赛辅导奖
2017年 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金奖
2017年 创新作文大赛优秀辅导奖
主要参考文献
[1]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 ,2013,19(1):65-73.
[2]胡小勇.设计好微课[J].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05-01(9).
[3]吴疆.微课程与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规范[J].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08(12).
[4]方其桂.微课制作实例教程[J].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05.(1).
[5]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6]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1).
[7]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8]陈子超.微课开发与制作[J].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4):1-14.
[9]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 [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4).
[10]胡铁生,胡永春.微课制作方法与技术[J].广东教育出版社,2015(1):2-12.
2.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拥有优秀的科研团队
拥有完备的硬件设施
我校新校区投入建设先进的教学设备,宽带连接速度快;每个教室装配了比较先进的多媒体设备,网络通到各个教室,每位教师均有独立的液晶办公电脑。具有研究微课的优势。
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
课题组核心成员对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均取得共识,方案的起草过程已经成为课题组成员的培训过程,因此思想认识上的一致性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获得学校的全力支持
本课题已经过学校研究审定,认为极具研究价值,学校将予以资金支持。这对于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课题研究的进展
1.做好开题论证
17年8月,课题通过审核,立项。
9月,课题组会议召开,重点探讨确定研究方向和目标,明确课题工作的任务。
为了使课题研究更具针对性,研究的目的性更明确,课题组邀请了学校教科室主任和电教处主任以及相关骨干老师,组织了开题报告会,进行了课题开题论证。
最终根据评议专家意见进行了研究计划的适当调整,为接下来的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2.加强理论学习
开题论证后,根据课题计划和研究实际,定期组织成员进行集中学习。重点学习了作文的教学策略、微课的基本认识、微课的研究现状、微课的应用前景、创新教育理论等。
在学习中,课题组成员明白微课于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对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对学生习作的重要性,认识到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实效性,前瞻性,坚定了进行课题研究的信心和决心。
3.开展专题培训
专题培训主要分成了两个部分,一是作文的教学培训,二是微课的培训。在前期,重点进行了微课的培训,因为对于微课这一新生事物,课题组成员需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
围绕微课,先进行了微课的制作培训。天道酬勤,2017年10月,课题组王文娟老师制作的微课,在山东省教育学会组织的比赛中获得省一等奖,刘肖惠老师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待成员掌握了微课制作之后,培训重点就转移到微课的应用之上,即重点讨论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好微课,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是研究的重点内容。2018年4月,王文娟老师制作的微课被全国微课大赛收录为展示课,温雪岗老师制作的微课被评为省一等奖。获奖也极大地激发了课题组成员研究的热情。
4.撰编研究教材
经过一个阶段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勇于探索,锐意进取,决定自编配套作文教材。于是课题组成员边进行课题研究,边制作微课,同时撰写配套自编作文教材《微课帮-我的写作秘籍》,在课题组实验班进行运用实行,并在区域范围内形成资源共享,推广普及。
5.构建应用模式
课题组经过探索、实践、研究、总结,构建起了适合的作文教学的微课应用模式。应用模式有三大模块组成:作前引领,作中指导,作后评改。
微课的应用为作文教学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取得了显著地成效。
六、研究存在的问题
1.本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理论上借鉴、参考有限,也缺少相关学科专家及课题专家的引领。
2.课题组成员需要进一步转化理念,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需要与时俱进,更需要开拓进取。
3.相较而言,微课的制作技术比较落后,形式比较单一,还需要在微课制作技术上进行探索提高,以更好的为作文教学服务。
七、课题重要的变更
1.人员上
本课题在开展伊始,受到了领导的重视,也引起了老师们的关注,更有一些年轻老师积极参加到课题研究中来,课题组新加入了成员:
2.时间上
为了一个教学周期便于形成整个高中阶段的微课体系,也为了在暑假期间课题组老师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总结,所以调整结题时间:由2018年6月为2018年9月.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1.构建了微课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发挥微课集中短小的优点,围绕教材《微课帮-我的写作秘籍》,初步探讨尝试了“微课帮审题(选材)-微课帮技巧-微课帮修改”教学模式,在整个作文教学流程中三次介入微课,分别嵌入在写作前及修改前,对学生进行写作及修改的指导,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2.开发了微课在作文教学中的课程体系。
课题组成员边研究,边开发,开发了教材《微课帮-我的写作秘籍》,并制作了相应微课,在我校范围内进行了推广普及。并围绕教材,设立实验班,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主阵地,形成系列化基于微课的作文教学案例。
3.生成了微课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果。
隐性上,促进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课题研究实践,学生受益匪浅:学生习作有了兴趣,学习的时空得到了拓展。同时,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促进了专业成长。其次,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他们的习作教学和微课制作水平。
显性上,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对微课从陌生到熟悉,从制作到运用,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运用崭新的微课元素,提高了作文课堂教学效益。结合研究,勤于总结,不断反思,撰写了许多有质量的课题论文、随笔反思。王文娟老师的《微课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发表于《新课程报》。学生习作有了激情,创作有了收获。百余人人在冰心杯中获奖、叶圣陶杯获奖、语文报杯中获奖。
九、课题研究的下步计划
按照课题实施计划,并根据前期研究情况,对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进行了一些调整,确定为:
1.探索微课应用模式的有效性
2学习提高微课的制作技术
3探究微课开发的相关原则
4推广微课应用的研究成果,
5整理微课研究材料,准备申报结题。
十、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完成教材《微课帮-我的写作秘籍》的编撰工作
2.完成配套视频的制作工作
3.完成课题研究论文的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