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诗,是饮茶,品茶,咏茶,题茶画等之诗,是中国茶文化与诗文化美学的艺术载体之一,是茶的诗化,是中国茶文化的诗化。有” 茶
“,而后有茶诗。故真正的”茶诗 “,兴起于南北朝时期,而盛于唐宋,发展与元明清,至今历久而不衰矣!
在中国文学史上,写茶诗最多的当属南宋的陆游,在【剑南诗稿】中涉及茶事的诗词有390首之多,是历代写茶事诗词最多的诗人。有”茶诗状元“之称。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人,是继屈原,杜甫之后,我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广为人们传诵。他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被后人称为”南宋中兴四大家“。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这并非虚数。他12岁开始写写诗,直到84岁的高龄还自叹”无诗三日却堪忧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现存有9300多首,其中390首茶诗只占他的诗作的一小部分,但却是唐宋时期写茶诗最多的诗人。名符其实的茶诗状元。
有人把陆游称为”小太白“,有人誉他为”诗史“,他却自称”身是江南老桑苎“,直到临终前,他还赋诗祈盼:”桑苎家风君勿笑,他年犹得作茶神“。”桑苎翁“是唐代茶圣陆羽的别号,从诗中可以看出陆游爱茶,并决心传承陆羽开创的中国茶道。
陆游一生经历坎坷,壮志未酬。年轻时曾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决心,一片报国之心悠然可见。宋高宗时,他曾参加礼部考试,但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陆游进士出身,后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1172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陆游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被罢官,归居故里。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陆游被诏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与茶叶为伴,宋宁宗嘉定二年(1210年)去世。
纵观陆游一生,政治上是不得志的,不被南宋朝廷重用的,他做过县里的秘书,府里的副市长之类的小官,国家文史馆的总编辑,农业局管理茶叶的官员。陆游一生中有两位志同道合的”
精神同拌“,他们是陶渊明和屈原。那首写于淳熙五年五月东归道中的【阻风】诗正是此情最恰如其分的表达,诗云:”听儿诵离骚,可以散我愁。微言入孤梦,恍与屈宋游“。陆游将屈原视为知己,将自己的满腔爱国之情与屈原爱国情感相打通,抒发了自己
壮志未酬的复杂心绪。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知识是经过困难得到的,屈原如果继续做官,他的文章就没有了,正因为丢了官,下放劳动,才有可能接触社会,才有可能产生离骚那样好的文学作品。“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不但写了近万首诗词,还写了一千多篇散文。如【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南唐书】,传记文 【家世旧闻】【家训】 ,
【斋居记事】 各种赋体文,【咏物赋】【言情赋】
【说理赋】等等。陆游的文学成就是很高的,诗词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散文从思想主题来说,和诗词是一样的,爱国忧民是其主色调。为恢复中原而呐喊,为统一祖国而呼号,激发人们的斗志,讴歌抗战的将士,痛斥投降卖国的奸臣。陆游创作的诗词和散文,令现代人敬羡不已,他不愧为南宋时期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爱国主义大诗人。
陆游一生对茶怀有深情,他写的390首茶诗不仅涉及宋代大量的茶事,茶俗,茶功,茶情,还结合茶的属性营造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意境。陆游一生曾出仕闽,苏,又曾入蜀,赴赣,展转各地,当了十年茶官,有机会品尝天下名茶,并裁剪熔铸入诗,留下不少有关名茶的绝妙诗句,这些诗作大大丰富了中国历史名茶的记载,且多为【茶经】所不载。茶孕诗情,裁香剪味,陆游的茶诗情结,可以说是历代诗人中最特出的一个。
陆游茶诗证实宋朝名茶种类多而全,如
”饭囊酒翁纷纷是,谁赏蒙山紫笋茶。“描写的是人间第一的蒙山紫笋茶:”遥想解酲须底物,隆兴第一壑源茶“。是福建隆兴的【壑源春】茶:”焚香细读【斜川集】,候火亲烹顾渚春“。是浙江长兴的顾渚茶:嫩白半瓯尝日铸,硬黄一卷学兰亭“。是绍兴的贡茶日铸茶:”春殘犹看小城花,雪里来尝北苑茶“。是贡茶北苑茶:”峡人住多楚人少,土铛争饷茱萸茶“。是湖北的茱萸茶:”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土茗与甘菊“。是四川的菊花土茗:”寒泉自换菖蒲水,活水闲煎橄榄茶”。是浙江的橄榄茶。”建溪名茶天下绝,香味欲全试小雪。“是另一个贡茶福建建溪茶。陆游茶诗创作不仅表明自己对名茶的喜爱,更说出宋朝名茶种类多而全的特点。饱含陆游对建溪名茶的赞美,而诗句”兰亭酒美逢人醉,花坞茶新满市香“。让人们感受到了花坞茶的芬芳。
陆游一生嗜茶,好读【茶经】,与陆羽缘分极厚。与茶神陆羽恰好同姓,尽管陆游未必是陆羽的后裔,但他却非常崇拜这位同姓茶圣。陆游爱读【茶经】:”茶经每向僧窗读,菰米仍于野艇炊“。”曾著【杞菊赋】,自名桑苎翁“,”卧石听松风,萧然老桑苎“,”我是江南桑苎翁,汲泉闲品故园茶“,”【水品】,【茶经】常在手,前生疑是竟陵翁“。【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受到我国历代文人雅士的推崇。【新唐书,陆羽传】;”羽嗜茶,著经三卷
......
,天下益知饮茶矣。"陆羽自号”桑苎翁“,又叫”竟陵子“,被后人奉为”茶神“。陆游自喻”茶神“:”桑苎家风君勿笑,他年犹得作茶神“。陆游续写【茶经】(现已佚);”续得茶经新绝笔,补成僧史可藏山“。陆游在赴福建任提举常平茶事之职时,他的好友兼同僚周必大曾写诗:”暮年桑苎毁【茶经】,应为征行不到闽。今有云孙持使节,好因贡焙祀茶人。“意思是当年陆羽由于没有到名茶产地福建,到了晚年恨不得毁了自己的力作【茶经】;如今云孙(也就是六世孙)陆游到福建当官去了,他完全可以精心制作好茶,来祭祀自己的祖先。对周必大这首送行诗,并把自己当作陆羽的后人,陆游欣然接受。
【茶经】是一部茶学的百科全书,熟读【茶经】使陆游对茶的本源,种茶,饮茶,制茶,煮茶用具,茶叶功效,饮茶方法等知识了如指掌。因知而痴,爱屋及乌。陆游所写的茶诗美化了茶的形象,390首茶诗对茶之魅力的揭示,使陆游示茶为交友的雅物,事艺的精品,并往往伴以诗文,书画,音乐和琴棋,将品茶作为一种功能,高层次的享受。有诗云;”缓步横摩五经简,风炉更试茶山诗。“(读经)”惟遣春风入牙颊,诗成忽带小山香。“(作诗)”短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细分茶。“(书法)”茶映盏毫新乳上,琴横荐石细泉呜。“(弹琴)”客至旋开新茗,憎归未招残棋。“(下棋)”茶香森森留齿颊,香烟郁郁著图书。“(著书)
陆游在诗歌中强烈表示”要继承陆羽的衣钵,成为’转世陆羽‘,承袭陆羽的家风,在汲泉品茗中,度过寂寞清贫的残岁。“入闽做茶官以后,更”宁可舍酒取茶“,直至晚年,”毕生长物扫除尽,犹带笔床茶灶来“。由此可以看出,茶已经成为陆游生活的必需品,从某种程度来说,茶也是诗人情思的寄托。
陆游的茶诗,”涉及到了磨茶,煎茶,分茶,斗茶等技艺的描写,其茶诗既反映诗人对茶艺的深知,同时也展露了南宋茶文化的丰富信息和我国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雅致。“如【效蜀人煎茶戏作常句】;”午枕初回梦蝶床,红丝小硙破旗枪。正须山石龙头鼎,一试风炉蟹眼汤。岩电已能开倦眼,春雷不许殷枯肠。饭囊酒翁纷纷是,谁赏蒙山紫笋茶。“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碾茶,煎茶,饮茶,除倦等一系列过程,这也说明了陆游颇得巴蜀民间的煎茶之道。陆游亲自到岩下取来山泉,品煎蒙山紫笋茶,细细品尝其甘醇而又浓郁的滋味。该诗名为戏作,实为愤慨之作。诗的前半部份煎茶之道,后半部份先写茶效,再借茶舒怀。整首诗在描绘茶之感官享受的同时,用”梦蝶“”岩电“”春雷“等词语暗喻了对愚昧,奸佞之人的斥责鄙视,诗尾的”酒囊饭翁“更是直言谩骂,毫无避讳地谴责南宋朝廷用人不当。而”谁赏蒙山紫笋茶“则是以茶自喻,感叹自己不被朝廷重用,只能隐忍无为。
宋代的”分茶“,就是品茶。陆游留了较多的分茶诗,如”晴窗戏乳戏分茶“。【北窗】”盏分新做茗“:【过湖上僧庵】”瑞茗分成乳泛杯“:【入梅】”茶分细乳玩毫杯“:【闲咏】“茶分正焙新开箬”等等。南宋的斗茶和现代的茶博会一样,是一种十分普及的茶事活动。”斗茶“作为动词出现,指的是一种赛茶活动,通过审评比试而决出精制茶叶的代名词。陆游的茶诗【四月旦作时立夏已十余日】中记录了斗茶这一活动。诗云;”京城相值各匆忙,谁信闲人日月长?争叶蚕饥闹风雨,趁虚茶懒斗旗枪。林中晚笋供厨美,庭下新桐覆井凉。堪笑山家太早计,已陈竹几与藤床。“诗中所言之”斗旗枪”,”就是斗茶“。宋代的文人都喜欢斗茶,如范中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诗中所描绘的”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的场景。宋人唐庚的【斗茶记】中记载着他与友人烹茶评比的事情。其实,现在福建一些产茶地依然保留着”斗茶“的习惯,每逢采茶季节,就有不少好事者拿着自家的茶到处比斗。
陆游爱茶成癖,活到老,喝到老。晚年的【啜茶示儿辈】诗曰:”围坐团栾且勿哗,饭余共举此瓯茶。粗知道义死无憾,已迫耄期生有涯。小圃花光还满眼,高城漏鼓不停挝。闲人一笑真当勉,小榼何妨问酒家。“此诗写的是一个家庭茶会。一家老小围坐,饭后饮茶,82岁的陆游训示儿辈者,惟有一句话:”粗知道义死无憾。“诗中已经将喝茶和淡泊名利,舍生取义的精神联系到了一起,完全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茶诗状元陆游的390首咏茶诗词,是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重新阅读给人以美的享受,极大地充实了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遥遥桑苎家风在,重补茶经又一篇。“陆游的390首咏茶诗词,实在也可算到上一部名符其实的”续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