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春秋》提要
(2022-06-22 16:09:15)《十国春秋》提要
清·吴任臣
(臣)等谨案《十国春秋》一百十四卷。国朝吴任臣撰。
任臣,字志伊,仁和人。康熙已未,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任臣以欧阳修作《五代史》,于十国仿《晋书》例为载记,每略而不详。乃采诸霸史、杂史以及小说家言,并证以正史,汇成是书。凡吴十四卷,南唐二十卷,前蜀十三卷,后蜀十卷,南汉九卷,楚十卷,吴越十三卷,闽十卷,荆南四卷,北汉五卷。十国纪元世系表各一卷,地理志二卷,藩镇表一卷,百官表一卷。
其诸传本文之下,自为之注载别史之可存者。盖用萧大环《淮海乱离志》、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宋孝王《关东风俗传》、王邵《齐纪》之例、刘知防《史通·补注》篇。所谓躬为史臣,手自刊削除繁,则意有所吝毕载。则言有所妨,遂乃定彼榛楛,列为子注者也。
其间于旧说虚诬,多所辨证。如田頵擒孙儒年月,则从《吴录》,而不从薛史;吕师周奔湖南年月,则从《通鉴》,而不从《九国志》;南唐烈祖家世,则从刘恕《十国纪年》及“欧史”,而不从《江南野史》。《吴越备史》皆确有所见,其他类是者甚多,五表考订尤精,可称淹贯。惟无传之人,仅记名字列诸卷末。虽用陈寿《蜀志》,附载无传诸人之列,然寿因杨戏有《季汉辅臣赞》。故系之戏传之末,非自列其名字于中,虚存标目也。是则貌同心异,不免于自我作古矣。
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校官(臣)陆费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