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春秋》自序
(2022-06-19 09:38:53)《十国春秋》自序
清·吴任臣
古作史有二体:曰“编年”,曰“纪传”。而“纪传”实创始于司马迁,自《史记》暨前后《汉书》以迄,辽、金、元史凡二十一部,藏诸内府,布之学省都邑,亦云盛矣。
然古史于正统为特详至偏霸,人物事实恒略而不备。《晋书》仅列刘、石、慕容等于载记,魏崔彦鸾撰《十六国春秋》以补之。今虽残阙非全书,而视《晋史》已稍稍加详。若欧阳《五代史》,附“十国世家”于末,中间叙事雅称简洁,然颇多遗漏。立传者独孙晟、刘仁赡数人而已,又于十国事时有未核。如闽世家,以闽主昶弟继恭为其子;楚世家,载彭师暠奉衡山王事,不及廖偃;吴越世家,言自镠世常重敛其民,以事奢侈之,读史者或有所不足焉。任臣以孤陋之学,思取十国人物事实而章着之,网罗典籍,爰勒一书,名曰《十国春秋》。为“本纪”二十,“世家”二十二,“列传”千二百八十二。人以国分,事以类属。又为纪元、世系、地理、藩镇、百官、五表,总一百一十四卷。
虽世远人湮,书册难考,乃鉴观诸邦,略得而论。大抵南唐敦文事,江左以兴;吴越效恭顺,国祚克永。楚以侈靡丧厥家,闽以淫暴倾其国。杨氏孱弱而随失,髙氏无赖而幸存。前后蜀之恃险无备其迹同也,南北汉之先灭后亡其势异也。知乎此,而十国君臣之得失,政治之盛衰;传世长短之数,国势顺逆之形,夫固可以概见,而得其要领矣。
或谓李茂贞据岐,两世父子相传,以诸国相衡,是为荆南之匹也。兹进南平,而黜岐者何?盖史从前文,亦仍十国世家之旧云尔。至于书名“春秋”者,墨子云,“吾见百国春秋”。“春秋”,古史名也。前此有《楚汉春秋》《魏氏春秋》,今则仿彦鸾之书,而系以“春秋”也。若云孔子尝修《鲁春秋》矣,愚人奚敢上拟圣人笔削,而甘冒僭乱之罪哉?
书成,聊着纂述之大指,如此康熙八年己酉孟夏。仁和吴任臣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