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中的虚实手法

(2020-05-19 10:43:37)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虚实手法

沈先良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是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所作的一首送别词。主要写作者对廓之(范开参加科举应试的热情鼓励和美好祝愿。全词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用典广泛,意象阔大意境奔放,充分体现了豪放词的特点。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辛弃疾

白苧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辛词的意思是:

在这初秋微凉的天气你穿着白色苎麻织成的新衣去参加科举考试。我仿佛看到了你在考场里奋笔疾书,犹如春蚕啃食桑叶,沙沙的声响在走廊里回荡禹门的桃花浪已经涨起,你必将鱼跃龙门,化作飞龙月宫中的桂花树已经飘香,你一定名登榜,蟾宫折桂

现在你带着书和剑走向广阔应试之路,就像鲲鹏从北海展翅翱游到南海,又像凤凰飞向东升的太阳。明年的今天,你早已青云直上,那时你可以轻松愉悦地闲看世间的举子还在为功名奔忙。

虚实结合是文艺作品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手法之一。明吴乔曾从传统的表现手法“赋、比、兴”的角度去辨析古诗词中的虚实结合,阐明了虚实的辩证关系。概言之,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与拟人不同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一言以蔽之,眼前的为实,其余皆为虚。

按照这样的标准来判断,结合词的意思,可以看出辛词中的实景只有两处:“白苧新袍入嫩凉”“又携书剑路茫茫”。这两句都是送别廓之之所见,情节就在眼前,属于实写当无疑义。

其余的都是虚景吗?也不能这样说,因为“鹏北海,凤朝阳”是用象征的手法,写廓之远赴考场的情形。属于实中有虚,虚中有实,不能看呆的。

其余的应该都是虚景。“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是祝愿廓之高中的;“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说廓之考中以后轻松喜悦的心情的,“明年”一词可不是还没有成为现实吗?当然为虚。而“春蚕食叶响回廊”也是虚景,是想象廓之在考场答卷的情形,这句话最不能看作实景。考场之人认真答卷的情形,辛弃疾是不能看见的,他没有资格进入考场,只能借助想象;还有,词人送别廓之的时间是在秋天,“秋试”“嫩凉”“新袍”可为证,而“春蚕食叶”该在春夏之交,作为送别时的实景是说不过去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