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固身立命之根本!
标签:
气虚中医原创 |
撰稿 │龙善糖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气”
有时候你发现了吗?自己总想放平在松软的床上,因为浑身疲惫,脱鞋无力;声音越来越轻,说几句话,就上气不接下气;记忆力也越来越差,刚刚买的书竟然忘了放在哪儿;原本争强好胜的人儿,现在已经慵懒无心,不想动,也不想说,心脏越来越娇弱,时不时地“乱跳几下”,心电图检查却没有问题…你每天都会问自己,这是怎么了?是病了还是累了?
http://pic.rmb.bdstatic.com/f3a312d8936ec3e06b3da31c4e51a50e.jpeg
而在中医里面,气包括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精气…五脏六腑之气等等。
我们的身体内有很多种“气”,它是生命的能量
如果宗气不足,就不能贯注喉咙,所以声音轻了,说几句话也会气喘吁吁;
脾气不足了,全身肌肉也就无力了;
心气不足,心跳就失去了秩序,偶尔还会努力“挣扎”乱跳几下;
卫气不足,仿佛护城墙不坚固了,病邪乘虚而入,你会反复感冒。
而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气是身体的能量,它“鼓舞”着每个人从生到死的全过程,并在不经意时悄悄溜走…
气虚主要是元气虚弱。
http://pic.rmb.bdstatic.com/a555a0dac0ca0a9adcb309a69aec8249.jpeg
由于元气功能低下,五脏六腑以及各个脏腑之气的功能也会随之低下,总体功能就不能够正常发挥,因为人是一个整体,平衡最为关键。
比如元气虚导致心气虚,心气虚不能推动血脉运行,人就会出现疲乏、无力;元气虚影响了脾气,脾气虚就会导致消化功能的不正常。要注意区别的是,我们说气虚体质,一定是说人体气的功能长期低下的一种状态,这才是气虚体质。
常见的表现就是面色白,短气乏力,不爱说话,容易疲乏、感冒。有的小孩反复感冒,每个月都要到医院打几次吊针,打完之后,当时好了,过一阵子又复发感冒。
这个时候,通过辨体、辨病、辨证三结合,我们就能肯定他是气虚体质了。也就是说,气虚体质是一个人长期“气”不足的状态。
但是气虚与气虚体质有什么不同呢?
气虚是中医的一个证型。可能你段时间因为生病或者太累了,也会出现气虚的症状,等你病好了或者休了一段个“气虚”的状态就没有了。
那么什么是元气?
提到元气这个概念,生活中并不陌生,伤元气,这样的说法我们也常听到。
中医认为,人的元气来源于肾,属于先天之气,是父母给的,又经过后天不断补充、滋养的这样一种气是一种功能的状态。
造成气虚体质有两个原因:一个先天不足,一个后天失养,那么后天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http://pic.rmb.bdstatic.com/f3fe89a3d8f38b0b206c20ed0ecf3fd1.jpeg
过度劳累是对气的透支中医讲“劳则气耗”。我们看很多人的感冒都出现在比较疲劳的时间段里。为什么操劳会耗气?
因为气是一种能量无时无刻都在发挥它的生理功能。工作、学习,都靠这种功能的发挥。如果你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利用这些能量,再有规律地用足够的物质去补充,转化为新的能量,那么你的气就损耗得慢。
但是如果你消耗太过了又没有及时补充,能量的支出与供给处于一个不平衡状态,这个气肯定是损耗得快,以至越来越少。
http://pic.rmb.bdstatic.com/ed08ddcb44ab817cd97a261318d9dc49.jpeg
既然劳则伤气,那我们每天躺着好了。可是有时候,躺在床上时间长了更觉得累,这是为什么呢?《黄帝内经》说久卧伤气呀!气的特点是运动,但是你总是躺着不动,气就不能正常地舒展运动,这样就会造成气运行过程的减慢,气机就会受损,最先累及的就是脾。因为脾位于身体的中部,是气机的转输站,关系着气的上升下降。“脾主四肢”,四肢不运动,自然会更影响脾的运化。所以长期卧床的人食欲差,运化不好,吸收水谷精微的功能就降低,后天之气的生成也就少了,自然就伤到气了。
讲了这么多“气”那么怎么来判断我们是不是气虚体质呢?
且看下回分解,谢谢大家!
编辑
校对
PS:文章为医瞳原创,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诉其法律责任,谢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