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木桥

(2018-11-13 15:02:31)
标签:

文化

散文

分类: 原创散文

独木桥

我们村子前有一条河,因为河道里曾经盛产沙子,人们便称它“沙河”。别看河道不过十米宽的样子,过去却是两岸村民的父母河:妇女们在里面洗衣服,淘粮食;男人们从里面挑水浇地。最有趣的是它是我们这些孩子的乐园:我们常常三五成群的在河里面捉鱼儿,抓泥鳅,洗澡子,一遇到涨水,还能在里面凫水嬉戏——那真是我们儿时难得的美好记忆。

河的对岸就是一条公路,紧邻公路那边座落着一所学校,再远处便是别的村庄。附近村落的孩子都要到这所学校念初中。记得小时候,我们村口的河面上还没有桥,平常行人过往都得下到河道里踩着过河石小心翼翼地通过。遇到河道涨水,学生们上下学站到岸上急得直跺脚,无奈只好绕行三四公里路跑到上游一座桥上过河。

 “过个河怎么这么不方便呢?”学生们埋怨道。

“怎么没人管呢?”家长们发问。

有一天放学,刚刚下了一场暴雨。有学生站在河岸上急得直叫喊:“怎么办啊?”这时候,只听一个高个子学生突然叫道:“你们看,前面那河面上架了根木头!”话音未落,他已经带头跑过去了,我们一群学生蜂拥而上。

果然,不到五十米远的上游河面上架起了一根独木桥,桥的两端堤面上各矗立着一块木牌子,上面歪歪扭扭的写着四个醒目的黑色大字:小心通过。

高个子学生说:“我先过得试一下。”说完他已经张开双臂,两条腿一前一后地迈着碎步,很快就站到了我们村口这边的河岸上。“桥很结实,大家排成队,一个一个小心通过,没事的。”就这样,不一会儿,我们十余个学生都过来了。

大家兴高彩烈地朝回走。一个学生问道:“这是谁架的桥?”

“噢,前几天看见一个老头在那河堤边砍伐一株枯死的大柳树,难不成是他把这大柳树做成了独木桥?”高个子学生说道。

“我也看见了,我还以为他是伐回去烧柴用呢。”我说。

“那个老头是谁?你们谁认识?”高个子学生问。

“我看像是欢欢她爷!”另一个学生答道。

 “欢欢她爷?!欢欢她爸前不久不是刚死了,得病没钱看,欢欢小学还没毕业呢。”高个子学生说。

“欢欢她爷可真厉害!他都有六七十岁了吧,” 我说,“他是怎么把这么粗的木头架到河两岸上去的啊,你看他还把表面剖平了呢!”

“欢欢她爷本来就是个老木匠。”高个子学生说。

“噢,噢,原来这样┅┅”

“你们以后都要对欢欢好些,不要再欺负她。”高个子学生很有威严的说道。

于是大家点着头,哼哼哈哈的各自跑回家去了。

两年后,村里人响应村委会号召集资,每户出一百块钱,不够的由村委会补足,在村口的沙河上修建了一座桥。可是没过多久,不知什么原因桥就跨蹋了。再后来,村里又筹资修筑了一次,无论桥型怎么变,还是没几年的寿命。村长说是过往车辆超重导致的,村民说是偷工减料质量不行造成的,包工头说是百年难遇的大水冲坏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然而,没有桥不行。虽然慢慢地,沙河里面已无沙子可采,河床越来越深,水流也越来越细小,几近干涸,但总有汛期涨水的时候。

现在通行的这座石拱桥还是五六年前新修的,谁也不知道能耐用到哪一年。然而,在距桥西边不远处的那座独木桥,二十年过去了,任凭风吹雨打依然还孤独的横亘在河面上,尽管偶尔它还能派上用场,但没有人再提起那个逝去经年的老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