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纤云涵月
纤云涵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267
  • 关注人气:1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年,基层的计划生育工作是怎样搞的

(2018-09-10 09:12:26)
标签:

育儿

文化

健康

杂谈

分类: 杂文时评

那些年,基层的计划生育工作是怎样搞的

前几天,看到媒体上有篇文章《我们何时让生育回归生育》,里面提到:“最近,有关全面放开生育的传闻不绝于耳,让很多人不禁感到恍惚:生与不生,多生与少生,早生与晚生,几十年间,中国人的生育观念随同政策几经改变,也造就了形形色色的家庭结构。”一席话,让我想起了自己刚参加工作那几年的经历。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从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乡政府工作。那时,全国各地计划生育抓得正紧。原因在于这项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度,作为一级政府,别的工作干得再好,只要计划生育任务考核不达标,全盘工作都会被否决。乡镇一级党委和政府直接身处“高压线”之下,为了完成繁重的任务,可谓是想尽了办法,使出了浑身解数。

那些年,基层的计划生育工作是怎样搞的

全乡各村育龄妇女中哪些需要来上环而没有及时来,哪些已上环了而没有定期来接受检查,哪些超生了需要接受结扎手术,哪些需要强制引产,哪些是超生“钉子户”常年躲逃在外,我们乡政府的计生站已经把这些情况摸得一清二楚。于是,为了“抓住”这些育龄妇女,乡政府就经常实行“突击”行动,而且时间往往放在晚上,这样做一是为了保密,出其不意;二是由于白天一般无人,晚上家里总有人在。

那些年,基层的计划生育工作是怎样搞的

记得那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我们全乡所有干部被召集起来,领导在会上进行了分工布置,确定了每个村的重点超生户,全体人员被分成三队,每队由一名副乡长带领十余人展开工作。我们这队一伙年轻人乘坐雇来的卡车,赶赴东村。月色朦胧,寒气逼人,静谧的村庄里,看不到一个村民,家家户户的大门紧关着,间或能看到一些灯光。只见计生站干部拿着名单带路,队长给我们分工,一众人守前门,一众人堵后门。“咚咚咚,”我们有人开始敲门,里面没人答应,“咚咚咚……咚咚咚!”这下终于应声了:“谁——啊?”“开门,我们是乡政府的,快开门!”门慢慢腾腾地打开了,我们一拥而进。然而,见到的总是老头老婆,而那超生育龄妇女总是不在家。在经过一番质问和查寻后,我们下了“最后通牒”,要求其将人限期带到计生站。就这样,一户跑完又接着去下一户,我们一帮年轻人总是冲在最前头。等我们一队人马跑完那圈定的超生户,回到乡政府时,已经凌晨一点多了。各队的突击成果也都明了了,有的无功而返,有的把丈夫“抓”了来关在房子里,有的扣押了电视机,有的抬回了几麻袋粮食,不一而足。饥肠辘辘的我们这时候最期待的是:机关灶上的夜宵——在这样加班突击的晚上,乡领导都会让机关灶堂为大家免费提供伙食。开饭了,大家一个个端着一碗哨子面,在院子里围成几摊,站的站,蹲的蹲,一边吃一边谈论着之前的事情,交流经验,插科打诨,倒是暂时忘却了疲惫和寒冷。 

有一次,计生站接到报信,说东村的一个超生妇女回来了。领导安排我们赶紧出动,在计生干部的带领下,我们五六个年轻人坐着车火速赶到其家里,二话没说便将这个妇女抬上了车。她已经生了两个女儿(农村一孩为女时,可生二孩),为了要儿子,现在又怀孕三个多月了。尽管她哭着喊着,还是被我们最后用担架抬进了县计生服务站。而她也只是被“抓”去强制引产的一员罢了。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拆房。那一天下午,风和日丽。全乡领导和干部一律出动,去强拆西村一家“钉子户”的房屋。这家已经超生了一个,据说三个女孩子都由外爷外婆家供养,而育龄妇女及其丈夫常年躲避在外,找不着人影。乡政府专门雇了一台挖掘机,我们乡党委书记拿着喇叭,站在挖掘机台子上不停地喊话指挥着行动,乡长也在一旁拿着小旗子跑来跑去指挥,派出所的几个民警拉起半腰高的红色警戒线,外围周边站满了围观的村民。挖掘机轰隆着伸起长臂,一铲子下去把门楼先挖倒了,大家一拥而入,两层砖混结构的房子上下全站满了我们的人。屋子里本已没有了什么值钱物品,我们一个个拿起事先准备好的棍棒,向一扇扇窗户抡去,朝一道道木门砸去,冲一口口缸罐击去,很快地上到处都是碎玻璃、破木片、烂渣子,满屋狼籍。待我们都出去后,挖掘机又继续伸出长臂,朝那房顶去铲挖了。“村民们,只生一个好,生儿生女都一样,我们今天将这房子推倒,是迫不得已……”我们乡书记喊累了,乡长又接着举起喇叭喊:“村民们,要响应政策,不得超生,谁要超生还拒不接受处理,就要让她无家可归……”

像这样的工作,我在此只是如实列举出来,除了村名虚化外并无任何杜撰成份。现在想起看来,可能有些不可思议。但那年头,却是经常有的。

那些年,基层的计划生育工作是怎样搞的
   
      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国家的生育政策顺时就势调整。从
2011年双独二孩,到2013年单独二孩,再到2016年起的全面二孩实施,如今,尽管身边好多70后与时间赛跑抢生二孩,80后酝酿二孩,大托小的家庭越来越多,然而还是有更多的夫妇囿于种种原因不愿多生。唉,生育观念的形成和转变向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