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韩线上

(2022-07-25 09:58:31)

西韩线上

赵佩瑺

1971年暑假,我回到家乡,在生产队里劳动,有幸参加了当年的西安——韩城的铁路建设。

那是文革时期,形式主义盛行,所有行动都张张扬扬。生产队派出了大部分劳动力参战,场面也是轰轰烈烈。我们在涧西的山沟里支起了帐篷,安营扎寨起火烧饭。工地上的大锅饭,吃起来很是热闹,男女老少嘻嘻哈哈如同过年。玩笑归玩笑,工作却毫不含糊,分工非常明确。男劳力炸山采石,妇女们就把采来的石料砸成合乎要求的路基石。干活儿有定额,几十方的任务,早完早回家。

那时生产力水平很低,开山取石的主要工具就是大锤和钢钎了。大锤不去说它,钢钎改制就是个技术活儿,一般人干不了,聚集在简易工棚里的全是能人。我的六叔经验丰富手艺好,负责给钎子淬火。每到关键时刻,平日滑稽诙谐的六叔就一脸严肃的专心致志。熊熊炉火映红了他的脸庞,汗水顺着额头往下流。他脖子上搭条毛巾,一边儿观察火候一边擦着头上的汗水。六叔告诉我说:“淬火可是个技术活儿,不是轻易能掌握的。要亲自操练哩,光看你是学不会的。”说起来,我倒不完全是学技术,而是借送钎子的机会偷懒儿。所谓从北京到南京,走路也算功,和六叔谝上一会儿,就是休息了。实际呀,耍奸溜滑没啥用,心里安慰而已,因为劳动定额是规定死了的。老话儿说:人美不如家伙美,钢钎的质量很重要。淬火好硬度合适就好用,耐磨锋利不崩裂使用寿命长,工作效率也高很多。所以,和六叔搞好关系极其重要。

我和佩生哥一组,专门打炮眼。炸山取石打炮眼儿是关键,一晌打多少炮眼,直径深度都是有标准的。打炮眼儿,可真是一件苦力活儿。我和佩生哥搭班儿,他抡锤我扶钎。扶钎有窍道儿,一锤砸下去,钢钎要晃晃,再转动一下。不能转多,转多了砸不下去;转少了呢,锤就白砸了。抡锤就更讲究了,施工工地就佩生哥一人会抡令人羡慕的背花锤。什么叫背花锤呀?就是把大锤抡圆,在半空中划一个三百六十度的圆圈,然后,大锤稳稳狠狠地砸在钎子上。别人用八磅锤,佩生哥用的却是十磅大锤,抡起来带着“呼…呼…”的风声,锤砸在钎子上,震得人虎口疼。劳动就得用心,不但要注意锤起锤落,还要算计钢钎的转动。由于精力高度集中,人就会忘掉危险和害怕。我想:没有经历,这种体会是不会有。有时候我也抡上一阵儿大锤,佩生哥就鼓励我学背花锤。试了几次不行,带上劲儿怕打不准,不带劲儿又不行,学不来还是用老办法。打锤的扶钎的配合必须默契,锤打偏了伤人,不是手上,就是胳膊。那时候的农民皮实,佩生哥说:“砸不着脎(脑袋)就么事儿!”

还有放炮,这是开山采石最危险的工作。放炮组的轩娃、耐民他们,身手敏捷反应快,负责给打好的炮眼里面填药下雷管。点火的时间、速度都要掌握好,最后还要数清点了多少炮眼儿,炸了多少响,有没有哑炮。这就责任重大了,失误就可能伤人。

后来,我当了兵,部队基建时我们班负责炸土方,由于任务完成得好,受到了嘉奖。其实呀,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当年修铁路抡锤打钎、开山炸石的经验。

最令人难忘的是我和书平的一件事。书平和我同龄,是我在村里最好的朋友。虽然居住赵家寨,书平却不姓赵姓吉。由于两家同居一条巷子,所谓远亲不如近邻,辈辈儿关系很好,我们也以弟兄相处。书平爷爷在同辈兄弟中行五,我就称他五爷。母亲常说:“你五爷一家对咱可真好,常常接济我们。”书平也对我说,解放后,我父亲曾接他爷逛西安城、到艺俗社看戏。老辈子情谊深厚,我们交往自然也就密切。文革期间,我回到农村啥都不知道,书平却像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懂得很多。他对我帮助很是不少,教我干农活、学赶马车,一同拉煤,拉砖拉石头,送公粮……

那天,下起了大雨。农村的布帐蓬顶什么事儿?简易帐蓬挡不住雨,里面湿漉漉雾蒙蒙的,人只能窝倦成一团,抵抵潮冷,挨着等待天亮。这时候,书平过来对着我的耳朵悄悄说:“走走走,咱俩儿窑里睡去!”当时,仅有的一面窑洞里喂着牲口。那时牲口是农民的宝贝,加上是两头高脚子骡子,自然比人金贵。

哥俩儿挟着被褥来到窑里,地方倒合适,牲口后面的空地刚能铺开被褥,这就到天堂了。谁知新的问题也来了,雨是淋不着了,一夜却没睡好。为什么呢?那两头骡子可能也受了凉,臭屁放得一夜没停,熏得人脑袋发晕。一听见“卟…卟…”的声音,就像遇着花脚蚊子打扰,人就发毛打寒战。

前段时间回去,见到了书平,提起那段闻骡子臭屁的经历,俩人哈哈大笑起来!

                                                                          20199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惊恐的眼睛
后一篇:百里志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