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焰
(2022-07-03 09:52:58)
官
李亚民
抗日名将张灵甫是陕西长安人,听说过他的一件轶事:张将军虽然身居高位,却从不在乡亲面前耀武扬威。每回长安县大乡东大村,离村数里,将军乘车下车,骑马下马,脱掉戎装,换上青布长袍呢子礼帽,然后步行,缓缓进村。见老者问安,遇同辈抱拳。逶迤到家,跪拜高堂,可谓礼数周全。高官不压乡亲,令人感慨,这就是人的素质吧!
当代有一副县长,做派却和张将军迥然相异。细细说来,副县长也是苦出身,幼年丧母,鳏居的老父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学习成绩一般,升学无望,基层组织照顾贫寒,推荐他参军入伍。这小子还算努力,在部队入了党,几年后,转业地方,安排到县民政部门工作。人是环境的产物,他倒是与时俱进,官场里的寻情钻眼巴结逢迎无所不精,也就几年天气,竟成了小城里八面玲珑的宠儿。再不久,就坐上了县太爷的板凳。虽是副职,离七品县令还差些,可也算响当当的县级干部了。官场有趣,相互称呼,只称乡长、县长、市长,都会偷偷抽掉前面的那个副字,雍雍容容保持一团和气。因此,在副县长在心里,自己俨然就是封疆大吏百里诸侯了。
好不容易当上了大官,衣锦夜行怎么成啊?副县长坐上小汽车踌躇满志,说是回乡看看,其实是想衣锦还乡风光炫耀。他家在西头,原本应该由西面进村,可是,满腹心事的副县长却有更深的谋算:如果这样,看到他乘轿车回家的人岂不是少了很多?这就命令司机,绕道村东,由东而入,缓缓进村。副县长揭开车窗窗帘,矜持高雅地观赏外面的景致,实际是露脸儿,想让广大村民知道:某某县长回来了!谁知,这里属于老区,那些老点儿的村民,和当年在此干革命的国级、兵团级干部都是称兄道弟,你一个副处级小官算个球啊?
副县长的车子逶迤进村,不料旁边窜出一条狗来,司机手一哆嗦,车轮一偏,端端地压住一个凝神打量小轿车的公鸡。说来也是,副县长希望得到最大限度的关注,却偏偏压死了最关注自己的那个生灵。这时候,一个四十出头的汉子冲了过来,提起被压死的公鸡,就去撵驶过去的汽车,狠狠地把血呼啦哧的死鸡摔在小车的后舱盖子上:“狗日哈的,你赔,赔我正下蛋的鸡!”一个旁边观看的小伙子笑了:“我说霸槽叔吔,你咋还讹人哩嘛,你家的公鸡会下蛋啊?”这粗夯汉子“噗哧!”一声笑了:“我说二蛋,你个搅屎棍子,皮淡话就多得很,你管啥闲事哩?我呀,就是看不惯这种张张扬扬的苕货!把先人羞得满坟地乱跑,他还以为先人给他唱戏哩!”事情到此就该打住,再往下说,就成了碟子盛水的浅了。
两则轶事,缓缓进村的情形相近,境界却是云泥之别。我并不想褒扬谁贬斥谁,而是说,人还是应该读点书。就像醒过的面,经过知识的熏陶,慢慢就柔了、顺了。有了文化底蕴就少了浅薄浮躁,多了贵重少了俗气。衣着朴素的教授和穿名牌乘豪车的大老板还是有区别的,不需要询问,一打眼就可判别。区别在哪里呢?说是气质,气质这个词有点抽象,区别其实就是人的内心境界的外化。
文化人是在典籍中浸润熏陶出来的,一身便装一把雨伞,从容恬淡自信优雅;无赖混成高官,本质却没有改变,再包装还是瘪三。这就是说,现象和本质是有联系的,一个人的言谈举止、风度气质和他的内心世界互为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