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笔3

(2022-05-20 10:46:27)

随 3

李亚民

庚子到辛丑,一年多的疫情延续,人们生活习惯改变了很多。例如:少聚集、戴口罩会相当长时间内成为人们出行或社交的习惯甚至成为常态规矩。在带来一些负面东西的同时,疫情也刺激了很多行业或者职业形式的改变,例如:网课,既线上教学。

关于线上的远程教育,给了人们很多启示,这种教学形式扩而广之,再发展下去又是什么情况呢?说起来,利用媒体教学,倒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发端的广播电视大学,就是网课或远程教学的雏形或先导。这种教学形式延续到今天,遇到疫情这个特殊情况,便有了一个突出发展,同时也出现一种可能性:把常规教育放在线上。当然,不搞绝对化一刀切,可不断增加网课比例,逐步完成面授到网上教学的转化。利用网络技术,尽可能地整合各门知识,形成一个庞大的常规教育体系。打破相对僵硬的模式以及边界壁垒,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融汇贯通。学业也不必强求一致,积够相应的学分达到一定的标准就是大专、大本、研究生,也没必要设置统一的课程。行业用人也是这样,学以致用,列出所需要的课程要求,以便求职者有的放矢。这样,人才培养不是更合理吗?

既然网络覆盖,就可集中力量办事,配置全国甚至世界上最强的师资。一门常规课程就几个或者十几个顶尖教师讲授,还用得着那么多人鹦鹉学舌?课堂以及课外辅导,都在网上,一切公开,那些违背职业道德私下授课赚钱的歪门邪道也就堵死了。提高了质量,消除了弊端,难道不是很好的事情吗?

当年电大,文科、理科、经济都有,面对那么多学生,也就那么几个老师,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为什么不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把这种行之有效的办法继承并发扬下去呢?这样做,似乎回到封建社会的科举,不管教学只管考试,实行高淘汰率的人才遴选。实际不是这样的,有现代科学技术支撑,在网络覆盖的条件下,媒体极其发达,情况就有了本质的不同,就信息传导接受而言,寒门、豪门的区别已经很小了。实际,现在,很多年轻人正是利用网络学习应付公务员、司法各种考试的。这样的结果,岂不更利于社会的公平公正与文明进步?

和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网课的推行普及一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带启蒙引导培养习惯性质的幼儿以及小学生教育,存在问题就不会小。但是,现在解决不了,不代表将来没有办法,办法总是有的。对于这些疑虑担心,不妨举一个例子:目前的无人驾驶汽车,不难找出问题,提出质疑。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所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一定能够得到解决,这是毫无疑义的。甚至可以想象:将来汽车真不用人开了,人们回过头看,也许会大发感慨:“啊呀呀,额的个神,那个时候是人操纵汽车啊,人三昏六迷七十二糊涂的,你说多危险啊?”

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定是超过人们的想象的,在看到存在问题的同时,也要看到网络的优点。大师网上讲课,总比普通的教师强些吧?一部手机,链接就可解决很多问题,可以把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数学课可以灵活的利用具体图形演绎抽象的道理;语文可以渲染出情景交织的图画……这不仅仅是可能性,而是已经是现实了。现在,在平稳的交通工具上(也是现代化的背景与条件)复习功课、学习知识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了。今天的孩子比当年的我们眼界宽了很多,不正是网络媒体技术潜移默化吗?

这样做,教育的界限就扩大了许多,不仅教育部门在教书育人,不同领域有造诣的专家学者也能答疑、解惑、授业,甚至选拔人才。面对需求,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通道彻底打开,没有行业壁垒,学生(其实学生这个概念也宽泛了,涵盖整个国民,称学员似乎更恰当些)缺啥补啥有的放矢,积够相应的学分就达到标准就是。你想进入那一行,按相应的要求补充相应的知识就是。那些淘汰或更新了的课程你得重新学习,这就是终身教育了。也就是说,社会发展,会对劳动者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终身压力必然转化为终身学习。你得经常地补充更新知识,再不能拿着一块敲门砖混事了。这种教育形式普及了,人的潜能就更大程度地得到发挥。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的界线很小甚至没有了,蓝领白领之间相互转换。公平、公正、公开,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在能力,不正是社会高度文明的标志吗?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大发挥人的潜力。不但小学、中学,大学的常规的教育更可以放到网上。在这种情况下:大学干什么呢?集约经营,办成各门类研究院(所)。一般成熟的、成体系的常规教材由出版社出版,教学全推到线上,用国内甚至世界上最好的专门从事讲学的教师授课。研究院(所)在整合力量培育高端人才、探讨未知世界的同时,引领普通教育的方向。试想一下:如果清华、北大、南开、交大……诸如此类的高等学府,去教学生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古典力学、机械制图、大学语文、形式逻辑、……难道不是一种资源浪费吗?

关于教育,我当然不懂了。不懂是事实,但说说意见谈谈看法还是可以的。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也有一得。愚夫之言,圣人择焉!各言其志罢了。信息时代,人的素质不断提高,行业之间不再壁垒森严;网络强大,深山僻壤和北京上海信息的质与量差不太多,这方面的城乡差别实际已经很小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乡民一辈子可能连县长都没有见过,现在,中央领导也能天天见到,已经实现了远程对话。在网上,学生能听到全国最好的老师讲课,能看到世界一流的艺术家示范,难道不是幸事?就实际情况而言,只是缺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我相信,随着媒体的进步,身临其境的感觉也一定能办到甚至超过你的预期。这些,难道还有疑义吗?

面对百年未遇的大变局,各行各业都要变化,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脉搏与先驱,它的形式以及内容,变变难倒很奇怪吗?

信马由缰,随感而发,因为不懂,不做结论。多提了些问题,多用了些问号。如此而已!

老李姑妄言之,诸君姑妄听之!

1402109

20219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麻醉师》
后一篇:随笔4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