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阅读指南,一本指导人们如何阅读的经典之作,曾高居全美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在阅读方法类图书中排名首位。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于1940年首著,后1972年由查尔斯·范多伦对其进行修订。这本书是为想要阅读书的人准备的,是为了增强理解力而写的。主要介绍了阅读不同读物应采取的不同的方法,以利于改善读者的阅读技术,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
在作者看来,想达到最大化的阅读效果,跟以下因素有关:一是阅读的主动性。阅读越主动,效果就越好。在阅读时尝试提出一系列问题,并尝试去回答这些问题。主要有四个问题:这本书讲什么?作者主要说了哪些内容,怎么说的?作者说得有道理吗?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什么?要能对精准、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主动阅读时,要在书上做笔记,要主动思考,要将感想写下来。二是要掌握每一种读物的阅读技巧。阅读的目标是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本部的主要内容围绕阅读技巧展开,请看作者的方法论:
一、阅读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基础阅读。习得初步的阅读技巧,在小学阶段完成。
第二层次:检视阅读。在指定时间内(如十五分钟)读完一本书,并能抓出一本书的重点。
检视阅读:1.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看书名页、看目录页、看序、看纲要、看索引、看推荐、浏览几个感兴趣的主题。2.粗浅的阅读。拿到一本书,从头到尾读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
第三层次:分析阅读。指全盘、完整、优质阅读,了解和理解书各章节内容(详细内容见下)。
第四层次:主题阅读。也称比较阅读。阅读很多书,找出共同主题。
二、分析阅读的11条规则
规则1: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越早知道越好。
理论性作品分类:历史、科学、哲学。
规则2: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规则3:列举本书的主纲要和分支纲要,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规则4:找出作者想问的,想解决的问题。
规则5:找出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规则6:将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
规则7: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论述的前因后果,明白作者的主张。
规则8:找出作者的解答。
规则8-1:能评论,并能提出批评。
规则9:在读懂之前,不予急于评论。
规则10:在不同意作者观点时,要理性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辩驳或争论。
规则10-1:辩论不是目标,关键要从辩论中学到什么。
规则10-2:就算有不同的意见,最后还是希望达成共识。
规则11:尊重个人观点不同,在作评断之前,要找出理论依据。
分析性阅读方法应用举例:
1.作者将全书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谈的是A,第二部分谈的是B,第三部分谈的是C,第四部分是D,第五部分E。
2.第一个主要的部分又分成三个段落,第一个段落为A1,第二个段落为A2,第三个段落为A3。
3.在第一部分的第一阶段,作者有四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A1-1,第二个重点是A1-2,第三个重点是A1-3,第四个重点是A1-4。
三、作者的其他观点
阅读就是学习,分为指导型学习和自我发现型的学习。
自我发现的学习是必要的--这是经由研究、调查或在无人指导状况下,自己深思熟虑的一种学习过程。
思考只是主动阅读的一部分。还必须运用感觉和想像力。
阅读的艺术包括了所有非辅助型自我发现学习的技巧:敏锐的观察、灵敏可靠的记忆、想像的空间,训练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
除了了解作者所说的话之外,还要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一个人如果不能自发地运用独立的判断力,他就不可能学习到东西。
受教育机会是一个社会能提供给人民最有价值的服务。
最能学习的读者,也是最能批评的读者。
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蒙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