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读书 |
《穷人》是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发布于1846年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小说通过下等文官马卡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和瓦尔瓦拉·阿列克谢耶夫娜之间的54封书信往来,描写了两个年龄相差很大、经济十分贫困、精神上独立富足的人相濡以沫、同舟共济的故事,但最终却以悲剧告终:瓦尔瓦拉嫁给了一位地主远赴他乡,而马卡尔却在孤老中惨度余生,反映了十九世纪沙皇俄国统治下,处于社会底层的穷人们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的生存状况,以及精神层面所遭受到的不公、屈辱和打击等。

一
十九世纪的沙俄时代,政治腐败,阶层分化,在农村产生不计其数的农奴,在城市制造出无数的贫民。正如小说名称指出的那样,贫穷是那个时代社会的最主要现象和特征。大多数无产者毕其一生,每日辛勤劳动,所得寥寥无几,大多数人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穷困生活。物质上的极端匮乏,使物质需要成为最主要的生活需要,人的全部生活都围绕生存而展开,穷人们遭受着饥饿、寒冷、疾病的多重折磨,生活充满着无穷无尽的痛苦,且看不到希望。作品中,马卡尔的同僚戈尔什科夫,因涉官司被革职,断了收入来源,无力供养妻子和三个孩子,最终一个孩子病死,他自己不久也死去。作品还描写了一位母亲带着三个孩子在冬天里行乞,无天寒地冻,孩子光着身体被冻死。这些描写深刻揭露了沙皇腐朽统治下社会底层穷人的深重苦难。
二
对穷人来说,贫穷还不是全部,还要遭受社会各阶层对他们的种种侮辱。穷人通过劳动得不到相应的物质,同时还失去了社会对其应有的尊重、同情和关爱。物质的缺乏,使他们的社会地位不断下滑,一点点地吞噬着他们的人格、自尊和自信。作品中主人公马卡尔一度负债累累,穷愁潦倒,迫于生计他向高利贷者乞借,没料到非旦没有借到钱,还遭到一顿侮辱和蒙羞。作者坦言道:穷人比一块破布还不如,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敬,穷人不应该有任何珍藏于内心的东西,当然根本谈不上一点自尊心。
穷人所具有善良、正直、独立,也成为社会欺辱他们的理由。马尔卡说:就因为我好说话,就因为我不声不响,就因为我心地善良!我不合他们的脾胃,我就受他们欺侮。我习惯了,因为我对一切都能习惯,因为我是个好说话的人,因为我是个小人物。难道我损害过别人吗?我抢走了别人的官位?我在上司面前说过别人的坏话?我耍过什么阴谋?我的面包是我自己的,虽然是普普通通的的面包,有些甚至是又干又硬的,但面包是我用劳动挣来的,我完全有权利合法享用。我是有价值的,我是必不可少的。我有我的缺点,但同时我有我的美德。但这些美德,在贫穷面前,一文不值。

三
贫穷,在使人的生存和社会地位遭到双重打击之下,穷人不得不把目光投向精神生活。也只有从那里,穷人们才能找到支撑他们活下去的动力,给他们的心灵增加慰藉,使寒冷的冬夜不那么漫长。作品中,由于相同的不幸境遇,瓦里瓦尔和马卡尔相爱了。他们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相互救剂,一起度过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马卡尔对瓦里瓦尔的爱是父亲般的、纯粹的,无私的,没有肉欲的。他用自己的微薄薪金,为她购买生活用品,甚至不惜当掉自己的家产,接济瓦里瓦尔生活。瓦里瓦尔对马卡尔是爱戴的,关心的,感恩的。这种伟大而纯洁的爱情和友情使痛苦的生活变得甜蜜,使绝望的生活充满了希望。除此之外,他们还共同徜徉在文学的海洋里。他们一起交流读书体会,从中汲取力量,战胜困难。正如马尔卡说道:文学是奥妙的东西!它能够振奋人心,指点方向。文学是一幅画,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像是一面镜子,它是感情的抒发,含蓄的批评,有益的教诲,如实的记载。爱的相互给让和读书交流,使他们获得了精神和心灵上的极大快乐。
四
上帝显然是残酷的。就连生活赋予穷人一生痛苦中的一丝喜悦,都要把它拿走。贫穷,是永恒的、生动的,当下的,而爱情和文学,只不过是漫长黑夜中的一丝光亮,霎那间点燃,转而熄灭了。瓦里瓦尔被生计所迫,答应嫁给地主贝科夫,起码不至于挨饥受冻,至于能否幸福,她不再寄予期望。而马卡尔从此永远地失去了心爱的瓦里瓦尔,他的归宿只能是在孤独痛苦中死去。正如作者所说:不幸是一种传染病,不幸的穷人就得互相避开,免得让病再传来传去。像马尔卡这样的大多数穷人来说,除却死亡,再没有其他归宿,因为只有死亡才能够“原谅”贫穷本身,原谅这些穷人,使他们得以解脱。

五
由此看来,在任何社会里,及至当下,物质都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缺少必要的生活物质,人的尊严、独立、自爱、美德一无是处。这深刻地体现了物质的基础作用,它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前提。
六
上帝的意旨是良善的,却也是猜不透的,命运也是这样,它们都是一个样。
后来我终于明白他要什么。他要我掀起窗帘,打开百叶窗,他大概想最后一次瞧一瞧太阳,瞧一瞧这人世间。
当你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你照亮了我整个黑暗的生活,我的心和灵魂都给照亮了,我得到了精神上的安静,知道自己并不低人一等。就算我没有出众的外表,没有风度,然而拿我的心灵和思想来说,我是一个人!
他是个地地道道的穷光蛋,然而是一个高尚的人。他受累,他挨冻,但是始终在劳动,虽然按照他自己的方式,但是毕竟在劳动。有很多正直的人付出辛勤、有益的劳动,得到的却是几个子儿,但从不低声下气,不向任何人乞讨。
直到现在,您还只是为我而活着,为我的欢乐而欢乐,悲伤而悲伤,为我的情意而活着,你叫我作何感想呀。既然你如此关怀别人,如此强烈地同情别人,那么,说真的,你就必定是个最不幸的人了。如果一老是为别人的不幸而烦恼,你的日子一定过得很痛苦。
一个人活着,往往不知道自己身边有本书,其中详尽地展示了自己的整个生活 。

七
阳光灿烂,鸟儿叽叽喳喳,空气中弥漫着春天的芳香,整个大自然生机勃勃,万物苏醒过来。一切都那么美好,一片春意盎然。
眼下是春天,思想显得特别活跃、灵敏、欢愉,幻想也总是那么美好,一切都染上了玫瑰色彩。
昨天我真幸福,非常幸福,幸福到了极点。
我的童年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期。
我从来没有生活得比现在更好。
我知道您爱我,可是您自己也不富。
写信是件快活的事,心里不会那么烦闷。
鼓舞着我的是一种父爱的感情,一种纯粹父爱的感情。
感慨归感慨,而回忆总是那么迷人。甚至过去那些倒霉事,原来惹得我十分恼恨的,在回忆中也会变得不那么可恨,反倒成为一段动人的经历。
当一颗心变得沉重、痛苦、疲惫、悲伤的时候,回忆能够使它振奋起来,就像火热的白昼过后,凉快的夜晚来临,一滴滴露珠滋润着被烈日烤得枯萎的花朵,使花朵重新生机勃勃。
我这样热衷于回忆我的幸福日子里我那平凡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幸福的日子不长,紧跟着来的是苦难,沉重的苦难,天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尽头。
我想起我的青年时代,可不是!有时候一个戈比也没有。又冷,又饿,却总是很快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