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记事 |
写作,是人的基本表达方式之一。和说话、表情等其他表达方式类似,供使用者在不同的情境下选择使用。

有些人话说得很好,讲个事情,能说得头头是道,但如果让他写文章,很可能牛头不对马唇,上辞不接下义。反之也一样,有些人写起文章来,洋洋洒洒数千字,一气呵成,但若请他说起话来,可能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古人云:水滴石穿,熟能生巧。话天天说,说得多了,自然能说好。而写文章,只有那些掌握方法并悉心苦练的人,才可能写得好。
我是从初一开始写作的。第一堂语文课,班主任王老师要求我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将生活中的所见所思记下来,并要求我们每周记一篇。我写日记的习惯就是从那时养成的。这一写,就是许多年。这一写,使我一生受益匪浅。这一写,也使我有了与众不同的人生体验。

刚下笔写作的时候,遇到的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拿起笔,呆萌半天,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后来,终于挤出第一个字来,接着第二个字,后面的字也跟着来了。就这样,字数一点点在增加,同时增长的,还有心得和体会。慢慢地,逐渐悟出一些写作的道道来。再写起文章来,也不生怯了。
在我看来,写作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如同人不能不说话一样。写作的好处,实在太多。这里我例举几个。写作,能促使人思索,独立思考是人最重要的个性化品质,古人所谓的“审问、慎思、明辨”讲得就是“思”的重要性。写作,需要多读书,与中外历史上的作者进行精神上的交流,摆脱自己身处一隅之地的局限,从人类文明的多元化思想里汲取智慧。写作,还是一种逻辑训练工具,使人能将一团团乱如麻的毛线疏理得条清理晰,并学会重点突出,兼顾全面。写作,更是一种修身养性方式,让人远离抽烟喝酒打牌赌博等低级趣味,过富足的精神生活。
提起写作风格,我个人偏好季羡林先生。季先生的文如其人,朴素,平实,亲近,浅易,接地气,没有高大上的华而不实、虚无浮夸。他的文字,如老友之间的推心置腹,犹如一壶清茶,味淡而情长。

倘能写出好的文字,更是精神上的高级愉悦。每每读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仿佛在月夜朦胧的荷池中游走一回,感受到不尽的惬意。有一年我去北京出差,专门选择一个朗月夜,去了清华园,体验那如梦如幻、如痴如醉的风月、行云、流水和浮荷。再如老舍先生的中篇《骆驼祥子》,其中有一段,描写祥子和虎妞的新婚之夜。“屋里灭了灯,天上很黑,不时有一两个星刺入银河,或滑进黑暗中,带着发红或发白的光尾,轻飘的或硬挺着的,直坠或横扫着,有时也点动着,颤抖着,给天上一些光热的动荡,给黑暗一些闪烁的爆裂……”多么美的文字和意境啊!
在新疆财经学院上学的时候,老师请同学们即兴讲述一件当天发生在身边的事。白一琪同学站了起来,在没有时间思考和准备的情况下,她侃侃而谈,绘声绘色地再现了那真实的一幕。她的思路清晰,结构得体,语言流畅,声情并茂,让我好生佩服。我暗自下了决心:如果我也能把一件事写得清楚明白,令人赏心悦目,那该多好啊!
这就是我坚持写作的动机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