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荒原狼》

(2021-07-10 23:09:17)
分类: 读书

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黑塞,1877-1962,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一个牧师家庭,在具有浓厚宗教色彩和东方精神的环境中长大。他对文学怀有深厚兴趣,刻苦自学,开始写作。他的小说大多以青年为描写对象,反映他们的生活、苦闷、彷徨与探索。

《荒原狼》是黑塞中期创作的代表作,是他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小说的主人公哈勒尔是个正直的作家,他充满思想、活力和睿智,对战争嫉恶如仇,对虚伪深恶痛绝。由于遭到鼓动战争社会主流和狭隘民族主义者的排斥,他在事业上不得志,转而追求诗与远方的个人浪漫主义生活。但由于曲高和寡,无法与粗俗鄙陋的庸人们共事,他日益陷入一种自闭的境地,情感上孤独,精神几乎分裂,心灵走向死亡。绝望中他去酒吧,不期碰上一位年轻貎美的姑娘赫米娜。他俩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互视为灵魂伴侣。赫米娜渐渐引导哈勒尔步入世俗生活,她教他学习各种舞蹈,参加舞会,结识音乐人朋友,并与姑娘玛丽亚发生肌肤之欢。俗世的丰富而享乐的崭新生活一时使哈勒尔获得了不少的乐趣,他的生活一度充满阳光,但一段时间的物质生活之后,他逐渐习惯并开始厌倦,此时他又渴望起诗与远方的精神生活,哈勒尔最终将作出如何的选择呢?也许,你能从黑塞的《荒原狼》这部作品找到答案。

《荒原狼》

01

荒原狼描写的是中年艺术家哈勒尔的精神危机,他富有正义感,具有人道主义思想。他认为,人要追求具有永恒价值的信仰,用人性中美好的、人性的、神圣的、高尚的精神,去爱周围的人,公正对待他们,并将爱心深植于内心。人要提高自己的道德,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内心的和谐与良心的安宁,在精神中求得一丝慰藉。

现实中,他本想做一番高尚而有价值的事业,但他发现周围一切都只不过是一场游戏。他看到四处充满暴力和谎言的世界,庸俗鄙陋之辈,追名逐利之徒,各党各派为私利而倾轧;社会体制腐朽、 道德沦丧、文化堕落。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与社会格格不入,与严酷的现实发生冲突,他既不愿同流合污,又看不到改造社会的出路,看不见群众的力量,表现出惶惑、彷徨和苦闷,他的理想破灭了。

 哈勒尔心灵上的疾病并不是个别人的病,而是时代本身的弊病,是那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病。人们追求赤裸裸的物质利益,逐利钻营、虚荣无知、自尊自负,最终必将陷入虚伪、卑鄙、喧闹及精神道德生活不受重视的境地。

哈勒尔处于两种时代、两种文化、两种宗教的交替时期,他失去了安全感,不再感到清白无辜,他的命运就是怀疑人生,把人生是否有意义这个问题作为个人的痛苦加以体验。

《荒原狼》

02

荒原狼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家庭,失去了故乡,游离于社会之外,时时与公众舆论、公共道德发生冲突。宗教、祖国、家庭、国家都失去了价值;科学、行会、艺术故弄玄虚,装模作样,使他倍感厌恶。

荒原狼以往认识、热爱和崇敬的一切美好神圣的东西,以往对人类,对命运的任何信仰都失去了任何价值,成了一堆废物。

书籍、文字、思想,一切的一切都浸透了人生的苦痛和人生的坎坷,本想赋予人生以新意的渴望,但发现人生已经变得毫无意义。一切都是假的,一切都是游戏和象征。

 所有那些英雄、天才、伟大的业绩和感情,这都只是才教科书上的东西,都是学校教员为教育的目的虚构的,好让孩子在规定的几年时间里有事做。

 人们称之为“文化”,称为精神、灵魂、神圣的东西只不过是一个早已死亡的幽灵,只有傻瓜才以为那是真的、活的。

荒原狼是一个生活在“精神界的人”,是一群可有可无、脱离现实,不负责任的才华横溢、夸夸其谈的人。

某些从事艺术类型的人,他们的人生极不安宁,有时在他那不多的感到幸福的瞬间,他会体验到强烈无比、美妙异常的东西,这瞬间幸福的波涛高高涌起,有如惊涛巨浪,冲出苦海,这野花一现似的幸福光彩照人,使他销魂。

荒原狼是一个在文学、音乐、哲学等方面受到过很好训练专家,他生活在最美好、最深刻的事情上—精神、艺术、思想,他如此精通熟悉,但他不感到幸福。他过去是个艺术家、思想家,一个充满欢乐和信仰的人,始终在追寻伟大永恒的事物,从来不满足于美丽的、细小的事物。他是个颇有才气的人,一度被人喜爱,他的爱好、思想曾一度放射出光芒,现有,所有这些都凋敝了,荒芜了。某一天,生活把他唤醒,使他回复自己的本性,他的痛苦就出现了,且越来越深地陷入痛苦、不安和绝望之中,直到人让窒息。

荒原狼原先本是一个虎虎有生气的青年、诗人、艺术之友、漫游世界的人、热情澜沧的理想主义者,怎么会沦落到这个地步?

《荒原狼》

03

我尝尽了所有人生命运之苦,而我的生活既丰富又充实,既骄傲又丰富,即有穷困潦倒时,也有国王似的生活。我一生的核心是高贵的,过得很有骨气。

我要的不止这一点。我不满足于生活幸福,我并不是为幸福而生的,这不是我的生活目的。我的生活目的正与此相反。

我并不渴望一直拥有这种幸福,相反,我渴望的是再次受苦。

我极度孤独,尽力克制自己,逐渐建立起新的,苦行的追求精神和美好的生活理想,生活又有了某种宁静和高度,我潜心进行抽象思维操练和十分有规则的打坐默想,经过苦干辛酸痛楚的年月,这样的一种生活突然崩溃了。

我的头脑中本来有一幅生活画面,我有信仰,有要求,我原本准备做一番大事,准备受苦牺牲。但是我逐渐看出,世界并不要求我做出这一类事情,我逐渐发觉生活只是优雅的房间,人们住在这儿吃饭,喝酒,喝咖啡,人们感到心满意足。谁要追求别的东西,他就是个傻瓜。

我的要求太高了,我的欲望太多了,这个世界把我吐了出来,因为我与众不同。在当今世界上,谁要活着并且一辈子十分快活,他就不能做像你我这样的人。谁不要胡乱演奏而要听真正的音乐,不要低级音乐而要真正的欢乐,不要钱而要灵魂,不要忙碌钻营而要真正的工作,不要逢场作戏而要真正的激情,那么,这个漂亮的世界可不是这种人的家乡。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被迫违心做事,违心生活,违心行动,我们探亲访友,聊天交谈,到机关上班办公,做所有这些事情都是被迫的,无奈的,不是心甘情愿的。我们并没有感觉到这种生活的愚蠢、浅薄、可疑、毫无希望的悲哀和空虚。这些人完全正确,我们就这样生活、演戏、追名逐利,而不像我这种脱离世俗的人那样反抗,使人愁闷的绝望地凝视虚空。

 我想生活肯定总是对的,如果生活嘲弄了我的美梦,那么,我想我的梦大概太蠢,我的梦大概没有道理。而事实是,我的梦是对的,你的梦也是对的,而生活是错的,现实是错的。在我身上,主要是物质和道德方面的贫困,而在你身上,更多的是思想精神方面的贫困。

《荒原狼》

04

我不能习惯于平淡无奇的日子,用不了很长时间我就憎恨它,厌恶它,我就变得非常绝望,不得不逃向别的地方,尽可能逃向喜悦的途径,不过必要时也逃向痛苦的途径。

我厌恶市民的满足,健康、舒适、精心培养的乐观态度,悉心培育的、平庸不堪的芸芸众生的生活。在这种心满意足的、市民气的、精神空虚贫乏的时代,面对这种上层建筑、这种政治状况,要找到神灵的痕迹是多么困难啊!

 我心里会燃起一股要求强烈的感觉、要求刺激的欲望,对这种平庸刻板、四平八稳、没有生气的生活怒火满腔,心里发狂地要打碎它。

我觉得最可恨最可怕的是担任一官半职,循规蹈矩,受命于人。

我没有跻身于不朽者之中,还没有。我仍然在充满迷语、痛苦、荒原和折磨人的错综复杂关系的此岸。

 

05

而普通市民则企图调和,在两者之间生活。他从不自暴自弃,既不纵欲过度,也不禁欲甘行,他不会当殉道者,也不会赞同自我毁灭。他们的理想不是牺牲自我,而是保持自我。我们努力追求的不是高尚的德行,当个圣人,而是做个普通人,获得良心的安宁。

他虽然侍奉上帝,但又想满足自己的欲望。他虽然愿意做个仁人君子,但又想在人世间过舒适安逸的日子。

就其本质而言,他们的生活进取心很弱,他们左顾右盼,生怕触犯自己的利益,他们的生活和感悟缺乏那种走极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所具有韧性与强度。他们宁愿选择安全、安宁、满足、舒服和温度,而不是牺牲、战斗、进取、自由和激情。他们是很容易被统治的。因此,他们以多数代替权力,以法律代替暴力,以表决程序代替责任。

没有战斗精神的,只图个人安逸的平庸的市民阶层之所以没有被淘汰灭亡,是因为在于它的阶层中,有众多的非正常成员的品性。这就是平民层中的社会精英们。精英阶层中有着成千上万充满生命力和智慧的人,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超越着市民的生活准则,他们感到他们有使命去达到一种目的。正是由于社会精英阶层的存在,才致使普通市民层能够在社会上存在维持下来,否则一个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和价值的平庸市民阶层将会被无情淘汰。

对于精英阶层,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把他们推向圣贤,又有一种力量使他们堕落为普通市民。事实上,除了极少数人能突破精英阶层进入最高的层次,绝大多数人又泯灭在市民阶层。

《荒原狼》

06

荒原狼有两种本性:人性和兽性。在哈勒里身上,两种本性不是相安无事,互助互济,而是势不两立,互相作对。狼性:充满野性的欲望,强大而残酷,同时放荡不羁、桀骜不驯、粗犷有力、令人生畏。人性:懦弱胆怯、愚蠢卑下。这两种本性既有圣洁美好,又有凶残可恶;既有母性,又有父性;既能感受到幸福,又能感受到痛苦,两者既互相敌视,又盘根错节互相交存。

事实上,荒原狼仅非两种本性,而是上百个,上千个本性构成的,而并非只在两个极—欲望和精神,或者圣人和浪子之间摆动,而是在千百对、在不计其数的极之间摆动。

因此人具有多重性格,可以感受到多重自我。每个“我”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世界,一个小小的星空,是由无数杂乱无章的形式、阶段和状况、遗传性和可能性组成的混沌王国。

一个人的肉体是统一的整体,而灵魂从来不是统一的。

通向上帝的道路不是引我们向后走,而是向前走,既不通向狼性,也不通向人性,而是不断向前,通向罪恶,引导我们修身。

如果认为哈里只是一个或两个灵魂,那就错了。他是由十个、百个、千个幻想和灵魂构成的。

 

07

教育的基础是摧毁学生的意志。

人们应该为痛苦感到骄傲。任何痛苦都是我们的回忆。

满足,没有痛苦,过一种平淡无奇的日子,这可是件美好的事情。

我渴望得到孤独,天长日久,我总算获得了它。

孤独是冰冷的,它又是那样的恬静,那样的广阔无垠,像那又冷又静、群星闪耀的宇宙一样。

 动物常常很可怕,可是它们比人还真诚。它们不做戏,它们显露的是本来面貌,就像草木山石,日月星辰。

追求权利的人毁于权力,追求金钱的人毁于金钱;低声下气的人毁于卑躬屈膝,追求享乐的人毁于行乐。

 一个人有可能献身于精神,献身于圣贤的思想,反过来,他有可能完全沉醉于欲望中,一味追求私欲,只为获得得暂时的欢乐。一条路通往圣人,通往献身于精神,把自己奉献给上帝。另一条路通往纵欲者,通往沉湎于欲望,通往自我堕落。

反对死亡的斗争, 决然地,执着地要生活下去,这正是推动所有杰出的人物行动和生活的动力。

跟死亡作斗争,始终是一件美好、崇高,奇妙,可敬的事情。反对战争也是如此。

 那些曾被认为非常值得赞许,非常必要的行为是多么愚蠢和厌恶呀。

 你寻找的世界就是你自己的灵魂世界。你渴望的另一个现实只存在于你自己的内心。

你会被你习惯称为你的人格的东西所阻碍。人格是一座监狱,你被困在里头,你希望脾摆脱它。

不管这是高度的智慧还是最简单的天真幼稚,谁能尽情享受瞬间的快乐,谁就是生活在当下。

 你要去学会跳舞,学会大笑,学会生活。

你连舞都不想跳,怎么能说你已经作出极大的努力去生活了呢?

 不断予以表述的人生高度智慧的要求,唯有幽默才能实现。

你应该学会笑,一旦人们不再严肃认真的对待自己,一切更高级的幽默就开始了。

《荒原狼》

08

《荒原狼》带给我深刻的思考。

荒原狼的一生,是追逐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一生。荒原狼作为一名正直的知识分子,从平庸的物质和世俗中脱离出来,试图追求一种所谓的精神的、艺术的、文化的生活。但在本书中,很显然,荒原狼没有找到他理想般的幸福生活,反而陷入了濒临自杀的窒息当中……这让我想起英国作家毛姆笔下《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画家斯特里克兰德,毅然舍当下富足的物质生活和幸福家庭,只身一个追逐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画家。他生活在极度困乏的物质条件下,但却极度沉迷在自己的精神追求中,他的作品达到了艺术巅峰,他的自我追求得到了充分实现,他成为了他自己,在有生之年做了自己想做的事。

但荒原狼显然没有斯特里克兰德那么幸运。第一,他生活着的那个世界,充满着暴力和谎言。鼓惑战争的言论叫嚣直上,人民被灌输、被欺骗,被煽动,谎言大行其道。第二,他鄙视贪图名利、追逐金钱的拜金主义和物质主义者,对他们的唯利是图、尔虞我诈、道德沦丧、行为败坏现象深恶痛绝;第三,他也憎恨普通市民的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的生活,他们贪图安逸,纵情享乐,精神空虚,生活平庸。作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他试图追求具有永恒价值的信仰,用美好、神圣和高尚的精神去爱人,公正对待人,并提升人们的道德,追求内心和谐与良心安宁,但这在当时是无法实现的。在求得无门的状态下,荒原狼陷入极其迷惘和困惑之中,甚至到了自杀的边缘。

通常认为,人有三种层次。第一层次,是物质生活者,以实现人的生活物质的基础满足为目标;第二层次,是精神生活者,以追求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为目标,如文学、艺术、音乐、绘画、体育等多种形式;第三层次,是灵魂生活者,以追求人的灵魂寄托与安放为目标,如信仰、宗教等。每当人的较低层次的需求满足后,人就会转而寻求较高的层次。

但在本书中,荒原狼哈勒里没有从精神生活层面向灵魂层面追求,却转而去了物质生活层。他认识了年轻姑娘赫米娜,赫米娜年轻貌美,同他喝酒,教他跳舞,又把好朋友玛丽亚推荐给哈勒里,哈勒里同玛丽亚调情、跳舞、睡觉,……全新的生活一改哈勒里往日枯燥单调无趣的状态,使他纵情于犬马声色的快乐生活当中,哈勒里从现实的快活里找到了活下去的动力。

这也许就是大多数国人沉迷于物质生活的原因所在吧!是因为他们没有其他生活的选择!

但一旦哈勒里习惯并厌倦了这种物质化的生活,他又该何去何从呢?我建议,追求有信仰的灵魂生活可能是哈勒里离苦得乐的最终选择!

 画家陈丹青说:我爱的这些东西全是骗局,文学绘画音乐全都是骗局,只是让我这个没有意义的生命过得有意思一些。作家周国平也总是谈到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性,是不是也是使生活不陷入无聊的途径呢?

 最后,我用本书作者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博文:“我没有跻身于不朽者之中,还没有。我仍然在充满迷语、痛苦、荒原和折磨人的错综复杂关系的此岸”。

 那么,亲爱的读者,你呢?

《荒原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