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高万仞,只登一步》原创上稿《闾山文学》2023第3期(总第96期)作者:戴坤旭

(2023-07-08 10:37:22)
标签:

历史

教育

情感

文化

旅游

《山高万仞,只登一步》原创上稿《闾山文学》2023第3期(总第96期)作者:戴坤旭

《山高万仞,只登一步》原创上稿《闾山文学》2023第3期(总第96期)作者:戴坤旭
《山高万仞,只登一步》原创上稿《闾山文学》2023第3期(总第96期)作者:戴坤旭

山高万仞,只登一步

戴坤旭

几年前,我跟儿子在晚上爬过一次华山,最近,应儿子之邀,跟他白天再次爬了华山。那天我们一大早就来到华山脚下,开启了一天的旅程。

穿过玉泉院正殿,沿着写有“登山门”的方向走几分钟,就到了“华山”大门。进入大门后,是一段水泥和石头铺就的路,步行五里,来到了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华山天险第一关——五里关。五里关西边是绝壁高山,东边是河道深涧,进入五里关,大自然就为我们打开了神奇的画卷。

继续往前走,是华山第一景:石门。这也是登山第一段的标志物,之前一直是斜坡,从此处开始便全是登山台阶了。

两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和百尺峡,进一步体验到华山的险峻。每个台阶只能容下一个人前行,有的台阶只有几厘米宽。在这里,让我对“爬山”的字面意义有了更深的体会,有人上台阶手握旁边的铁链,有人干脆把双手撑在前面的台阶上,先“迈”双手,再“迈”双脚,像猴子一样“爬”着上去的。

十点半,我们到达了第一个峰——北峰(云台峰)。眼前雄伟的高山,壮丽的景色,让人心中充满豪迈的激情,不禁想起李白的诗《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自古华山一条道”,越往上走,路越窄、越险,走到北峰顶,这里有华山标志性的美景:华山论剑。再沿着苍龙岭向上攀爬(此处像在“龙的脊背”上行走),躬着身子穿过仅够一人侧身而过的“老君犁沟”,来到金锁关。回头望去,两面都是刀削般直立的崖壁深壑,《山海经》曾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在这里,各种壮丽美景尽收眼底。

前往东峰的路段,要爬一段10多米高的天梯(也叫云梯),天梯与地面完全垂直,只有石梯本身稍稍向外突出。在天梯上走的时候,握住铁链攀爬,就像腾云驾雾一样在空中飘荡,惊险刺激。一双手轮流紧握才能向上前进,松开一只手的瞬间,整个重心就落在了另一只手上,这时再来一阵风,吹得身体和心神都在晃动,顿时感觉整个生命都悬在手心里,丝毫不敢大意。

除了奇峰峭壁,险径危石,鬼斧神工令人不胜惊骇,叹为观止,华山又是道教胜地,被尊为“第四洞天”。华山邃洞遍布,在山腰和山顶都可以看到悬洞和道观。从汉以来,史节上就记载着不少有名的道士、隐士在华山居住过,有“巨灵劈山”、“劈山救母”、“吹萧引凤”等道教与华山有关的神话故事广为流传

华山还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皆藉华山而得名。隋唐以来,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游记有一千多篇,还有一千多副摩岩石刻

经过几次停歇、休整、继续前行,中午时分,我们终于到了上次看日出的东峰。在东峰我们遇到一位花甲老人,其他年轻人都走得气喘吁吁,劳累不已,唯独那位老人似乎很轻松,于是我好奇地跟他攀谈起来:“阿叔,我们登山那么累,为什么您不累?”他说:“如果登山的时候,看着遥远的山头,想着陡峻的高峰、难走的山路,心都在别处,就会觉得困难重重。我不管山有多高,路有多难,我的心只在当下眼前这一步,一步一步走,每一次把眼前这一步走好,我就就轻松地登上了山顶。”

正如王阳明说的:“山高万仞,只登一步。”人生亦如爬山,如果心放在高处和别处,就会越走越辛苦,但若将心安安静静地放在当下,放在眼前这一步上,就会越走越从容。

 

 

作者qq89373130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