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中“啊”的变音》微课教学设计
(2018-06-06 10:00:12)
标签:
教育 |
《
授课教师 |
张 |
学科 |
语文 |
课程时长 |
7分20秒 |
|||||
微课名称 |
|
|||||||||
知识点来源 |
年级 |
四年级 |
教材版本 |
人教版 |
||||||
知识点描述 |
“啊”是一个表达语气和感情的基本声音。当它单独使用时,发它的本音,读作“”。如果它用在句子的末尾时,它的读音会受它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
|||||||||
教学类型 |
√讲授型 问答型 启发型 讨论型 演示型 联系型 实验型 表演型 自主学习型 合作学习型 探究学习型 其他 |
|||||||||
适用对象 |
学生:本微课是针对本学科平时成绩多少分的学生?
教师:班主任 幼儿教师√普通任课教师 其他 其他:√软件技术 生活经验 家教其他 |
|||||||||
教学背景 |
|
|||||||||
核心教学目标 |
1、通过观看视频掌握“啊”变音规律。 2、能准确读出《桂林山水》一课中“啊”的读音。 |
|||||||||
核心教学问题 |
根据“啊”的音变确定“啊”在句子中的读音。 |
|||||||||
核心教学活动 |
通过多种方式诵读与训练,掌握“啊”的读音。 |
|||||||||
设计思路 |
在反复的诵读中与训练中,掌握“啊”的读音。 |
|||||||||
制作方式 |
录屏软件+ppt+讲解+视频编辑 |
|||||||||
工具与软件 |
录屏软件、 ppt、视频处理软件、耳麦 |
|||||||||
教学过程 |
||||||||||
环节 |
教师活动 |
设计意图 |
时间 |
|||||||
片头 |
|
由师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引出“啊”的音变。 |
28秒 |
|||||||
正文 讲解 |
一、学习变音规律 (3)前面音节末尾是n时,“啊”读作“na”,有时直接写成“哪”。例如:“真险啊!”“要小心啊!”“怎么办啊?” (4)前面音节末尾是ng时,“啊”读作“nga”。例如:“真静啊!”“真清啊!”“一起唱啊!” (5)前面音节是zhi、chi、shi、ri 二、课内句子,巩固练习 1、漓江的水真静啊(nga),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nga),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ya),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桂林的山真奇啊(ya),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wa),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na),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三、巩固练习 (一)句子练习 1、这里的条件真好啊!(
2、这是谁啊?(
3、好大的雨啊!(
4、快,吃西瓜啊!(
5、大家一起学啊!(
6、身上这么多土啊!(
7、这是一件大事啊!(
8、何必如此啊!(
9、大家加油干啊!(
10、她的歌声多好听啊!(
(二)趣味儿歌联系 1、一块儿来啊 鸡呀,鸭呀,猫哇,狗哇, 一块儿水里游哇! 牛哇,羊啊,马呀,螺呀, 一会儿进鸡窝呀! 狼啊,虫啊,虎哇,豹哇, 一块儿上街跑哇! 一块儿上窗台啊! 2、 孩子真可爱啊 这些孩子啊,真可爱啊, 你看啊,他们多高兴啊。 又是作诗啊,又是吟诵啊, 又是画图画啊,又是剪纸啊, 又是唱啊,又是跳啊..... 啊!他们多幸福啊! |
讲解加事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巩固所学到的写作方法。 |
6分32秒 |
|||||||
片尾 |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啊”的变音规则,原来它的读音会受前面音节末尾因素的影响,只要我们多度摸索到一些规律后,自然就会读好的! |
|
20秒 |
|||||||
教学反思(自我评价) |
|
教学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我们的教学经验,经过教学反思,才会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