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2019-12-13 09:29:00)
标签:
教育 |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生活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安民中学课题组
摘 要: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并强化对初中生的道德教育。由于初中 生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要想对其进行道德和法治抽象知识的教育并非易事。案例教学属于一种常见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如果能够恰当地使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将对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大有帮助。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案例教学法;价值取向
近年来,一些教师也开始采取案例教学法开展初中道德和法治教学。在具体使用这一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时,通常使用那些更加贴近生活和现实的案例,借此来给学生的思想道德以有效的引导。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入案例法开展教学极 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难度。
一、
案例教学法之所以能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备受 欢迎和推崇,有着必然的客观现实意义。教师在借助这一教 学方法开展教学时,通常都会采取相应的方法对一些际场 景进行形象处理,然后让学生对那些抽象的道德法治知识有思维[1]。同时,采取案例教学法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还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都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所在。案例教学法还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意见给予充分的 关注,其鼓励学生在参与这门课程的学习时应大胆质疑、自由探索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对相关事件事实的见解。借助于这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并不对问题分析的解决设立标准的 答案,只要学生的分析有道理,教师就应对其给予充分肯定。 因而,这种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 力等方面也有着很强的价值意义,不仅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 理论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
二、案例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步骤
1、精选案例
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之前,首先应对教学中所涉及的案例进行精挑细选。这些教学案例通常是教师在以往的实践活 动中或备课时收集的,通常同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存在密切的联系,大多都是一些典型的人物、事件和热点之类的时政问 题,所选择的这些案例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2、案例的展示和理论知识的学习
3、案例讨论环节
在上述两步的基础之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也是开展案 例教学的关键。这一讨论主要是学生基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 对案例进行讨论。讨论的方式不一而足,可以以小组讨论为 主,也可以以全面谈论的方式进行,通常小组规模以 4~6 人为最佳,在讨论时组内成员可发表其各自观点,然后设立
小组发言人让其记录发言要点、解题思路和讨论过程中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