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新改变生活》研究课例

(2019-10-11 09:38:45)
标签:

教育

   创新改变生活》研究课例

                          安民中学   冯小燕

    我从申请立项开始就进行探索生活情境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应用,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深感欣慰。我在具体使用这一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时,通常使用那些更加贴近生活和现实的案例,借此来给学生的思想道德以有效的引导。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入案例法开展教学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难度,更重要的是起到了对生活的引领作用,很好地体现了道德与法治的德育价值功能。

我展示的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教学内容。

创新改变生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智慧家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使学生感受创新,从而认识自己的新生活。
  2.通过回顾,科技创新改变2019年的央视春晚,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春晚的惯常看法。
  3.通过讨论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感受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
  4.通过观看视频:《辉煌中国》科技篇,增强对创新的好感,热爱创新,自觉投身到创新实践之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创新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全面认识创新。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交流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创意   创新充满乐趣

        《创新改变生活》研究课例

  回家后热水就已经烧好,回家前空调或暖气已经打开,饭已经自动煮好,可以随时了解冰箱里面有什么菜,下雨也会自动关窗户,还能随时监控家里的情况,读取家里数据中心的各种数据。可以说,“智慧家庭”正替我们实现着这些愿望。

  观看视频:“智慧家庭”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科技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创新充满乐趣,创新让生活更美好。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创新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感受创新
  (一)创新来源于生活
  1.材料呈现:2018年的央视春晚融入了很多人工智能元素,不仅有在桌上活蹦乱跳的机器狗,还有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艇组成的“三无舰队”,在大桥上摆出令人惊艳的队列阵型。在这个全世界华人共同欢庆的节日里,这些全部由中国自主制造的智能产品,也在向世界展现中国人工智能值得期待的未来。
  2.想一想: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哪里?
  (学生举生活中实例,有兴趣,好理解)

3.总结: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二)创新无处不在
  1.活动:阅读教材第15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在生活中,你是否体验过这样的创新乐趣?请与同学分享你的创新故事。(生活案例引入课堂交流分享,使用那些更加贴近生活和现实的案例,借此来给学生的以有效的引导。
  3.总结:
  (1)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2)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3)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三)互联网改变世界
  1.阅读教材第16页“探究与分享”,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生活案例引入课堂交流分享,达到课堂生活化,这种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探究的热情,这 样一来,学生就能带着对案例情境的感知去探讨课本的理论知识,并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拓展思路。
  2.总结:互联网改变世界,世界因互联网而精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美好。
  3.辩论赛:分成小组围绕“创新只是满足个人兴趣,与大众的幸福生活有无关系”进行辩论。(手机上的美篇)
  4.总结: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目标导学二:创新引擎
  (一)呼唤创新
  1.阅读教材第17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你如何理解“创新作为中华文明深厚的内蕴……将成为推动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
  3.总结:
  (1)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其间。蒸汽机的改良、电力的应用和计算机的出现,推动时代的车轮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二)创新发展
  1.材料呈现:2018年1月9日,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科技部部长万钢强调,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主要创新指标进入世界前列。2017年,全社会R&D支出预计达到1.76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70.9%;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为2.15%,超过欧盟15国2.1%的平均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52.2%升至57.5%,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第20位升至第17位。

材料分析,结合生活案例进行讲解便于理解记忆
  2.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3.总结: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三)改革创新
  1.阅读教材第18-19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深圳、雄安新区是一座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的城市。从雄安新区的发展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在此过程中,学生就能受到启迪并产生新知,进而实现以“理”释“例”、以“例”明 “理”等目的,这样就很好地兼顾了学生智育和德育的全面 发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总结:
  (1)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2)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国正走在通往强国富民的创新路上。
  4.阅读教材第19页“拓展空间”。
  5.围绕以下辩题,在班级举行辩论会。
  正方辩题: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总有一天会超越人类智能。
  反方辩题:不管人工智能如何发展,都不可能超越人类智能。
  三、课堂总结
  1.温馨提示:一则消息触动人类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科研组正在进行一项不同的项目:利用包含活细胞的油墨凝胶打印患者耳朵的3D模子。打印的产品会被注入牛软骨细胞和老鼠的胶原质,培育直至3个月后它们生长成成品。研究人员表示,人类有可能会在3年内开始移植这种假体。
   四:作业设计:
  1.实践作业:
  A:请观看系列节目《辉煌中国》科技篇等作品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B:结合历史,制作表格汇总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的贡献。
  2.练习作业:(基础关,能力关,中考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