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月教育笔记--案例分析《钻山洞体育活动》

(2022-09-26 15:55:15)

案例一

老师带着大班和中班的孩子来到活动场地,做了准备活动。各班将孩子分成两组展开活动。老师说:“我们小朋友都玩过钻山洞的游戏,请你们自己玩一玩吧! ”但是自由活动的时候中班和中班的孩子一起玩,大班和大班的孩子一起玩。于是老师又有些着急地说 :“大班的哥哥、姐姐要带着弟弟、妹妹一起玩哦! ”小朋友听到老师的要求后, 有意识地在一起玩钻山洞的游戏。老师提出第二个要求: “请小朋友想一想,钻山洞的时候还有哪些不同的钻法? ” 这时又出现大班和大班孩子在一起,中班和中班孩子在一起玩的现象。其中倒有一个大班的小朋友拉着中班的小朋友玩游戏,但是钻的方法没有变化。在最后竞赛的环节中,中班和大班孩子由于配合不是很默契,没有规则,也没有感受到竞赛游戏的快乐。

此次活动的出发点是好的,老师希望通过混龄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但是通过教学活动发现老师组织这样的活动很难。首先孩子和孩子交流少,比较陌生。幼儿的体育技能和动作层次不一样,思考的方式不一样,怎样才能让幼儿像午后散步时那样,既玩得开心,又能有互动式的学习,且在自己原有的动作水平上获得提高呢?反思教育过程,与老师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注重的教学重点有偏差,我就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如下。

案例二

开始时,老师说:“哥哥姐姐带好弟弟妹妹,我们的小火车要出发啦!”一个大班孩子带着一个中班的孩子开火车进场,幼儿自由开火车。老师说:“小火车进站。”大班孩子带着中班孩子列队站在圆点上,随音乐做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操既有两人身体的交流,也有眼神的交流。大、小好朋友站一起成两条直线,老师说 :“现在请大班幼儿搭山洞,中班幼儿钻山洞。”很快大班小朋友搭起了长长的山洞,中班小朋友屈身钻过山洞。老师提醒 :“眼睛看着前面 火车的身体不要碰到山洞。”小朋友都很注意。这个环节结束后,老师说 :“弟弟妹妹谢谢大班哥哥姐姐。”小朋友相互感谢。老师交代新的要求 :“这一次弟弟妹妹搭山洞,哥 哥姐姐用不一样的方法钻山洞。”幼儿自由钻过山洞后教师 提炼动作,并示范讲解侧身钻的动作要领 :先伸腿,弯腰低头钻过山洞。大班幼儿搭山洞,中班幼儿集体钻山洞。 老师交代要求 :“小火车慢慢钻过每个山洞,再返回。眼睛看前面,身体不要碰到山洞哦! ”中班幼儿钻山洞,大班幼儿集体搭山洞。小朋友之间还相互监督。最后小朋友自由散开,自由搭山洞和钻山洞,这时孩子们都融入在一起,并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开展小火车的游戏。

【活动分析与反思】

此次的混龄体育教学活动来源于孩子生活中简单的游,教师是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混龄活动是将不同年龄的幼儿组合在一起进行各种生活、学习。采用这种方式的教育,幼儿可以在宽容、和谐、弹性的大家庭 式的环境中学会交往合作,友爱互助。同时体育活动对不同年龄层次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是很注重的。所以此活动也是探索、尝试与反思后形成的一节成熟的体育教学活动。

通过两次案例的呈现,在对比中体会到一些组织混龄体育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互动式的混领体育教学体现在同伴互助,有自己角色的认识

老师要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角色,这样幼儿在活动中 就会有意识地关注与自己不同年龄的幼儿。如:在案例一中,大班幼儿始终都是和自己同龄的孩子在一起玩,没有照顾弟弟妹妹的意识。而中班幼儿也没有同大龄幼儿一同 玩的渴望。但在案例二中,开始时就以一对一的形式出现,老师明确要求,大的带好小的,小的跟好大的,幼儿很自然地了解自己的角色,知道我是哥哥要照顾弟弟,我是弟弟要跟好哥哥。在开火车游戏中,幼儿互动得很好。尤其在准备活动环节,案例一中,孩子们各做各的,没有任何交流;案例二中,老师编排的操,每一节都有同伴间的互动,从身体到眼神,孩子们有了进一步的接触,就有接纳同伴、照顾同伴的想法。

二、混龄体育教学活动要考虑到各年龄段动作发展的需要,不能混为一谈

提到幼儿动作发展,我们来看看此活动的目标

1. 探索钻山洞的不同方法,练习灵敏协调地钻过山洞。

2. 借助大小同伴相互学习自主探索的方法,中大班幼儿逐步掌握钻山洞的多种方法。

3. 有合作意识,能与不同年龄幼儿协调配合,体验参与“大带小”体育活动的乐趣。在混龄活动中,我们不能用同一个要求来要求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这样也是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 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因此,中班幼儿钻山洞的方法,老师主要强调的是正面钻,并控制自己的身体不碰到障碍物,而大班幼儿则侧重于侧身钻,这是适合幼儿学习需要,也是符合本活动的目标的。

三、活动中将幼儿融为一个大家庭,相互鼓励与支持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混龄教育活动为儿童的这种发展变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老师要抓住这样的条件,变为自己所用。在活动中给幼儿家庭式的互助方式,让幼儿可以更有效地学习。 案例一中,老师对幼儿的相互学习没有重点提出,而在案例二中,将这一点做得很好。如:先请大班哥哥姐姐帮忙搭山洞,中班弟弟妹妹钻。然后反之,中班帮忙,大班钻。在活动中大家相互感谢,相互支持,就像一个大家庭中的成员一样,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四、选择适合幼儿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与同伴一起锻炼的快乐

《纲要》中提及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老师就都用游戏来组织各种体育活动,但是不是每一个游戏都适合幼儿或者说适合本节体育活动呢?我们可以从案例一中找到答案。案例一中,老师选择了竞赛游戏,显然效果不好。因为混龄活动幼儿年龄层次不一样,对游戏的敏感度也不一样。在案例二中,对游戏的调整就很好,一直以小火车钻山洞的情节贯穿其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在游戏中老师对幼儿提出要求,幼儿也能做到,不厌其烦地玩着、学着。在最后,用自由 搭山洞的方式让幼儿放松和自由活动,幼儿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自然也可以相互学习。因此,选择适合幼儿和活动 内容的游戏是很重要的。

刚开始老师都觉得混龄体育教学活动很难,但理清思路后收获也很多。混龄教育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年龄小,能力低的幼儿能观察模仿年龄大、能力强的幼儿,从而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开展混龄体育教学中,老师只要从孩子的特点出发,选择适合混龄体育教学的方法、内容及手段,就可以达到让幼儿有效学习的成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