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学与区域的融合
(2018-05-18 10:38:37)
摘要:主题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也是一种整合性的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区域活动是幼儿在教师创设的具有教育性、趣味性、操作性、创造性、探索性的自由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自主探索学习的非正式的教育活动,它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幼儿开展学习的有效形式,可作为集体活动的补充和拓展,已成为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但以往的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往往独立进行,缺少相联性、互助性,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最大教育价值。但是主题教学与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的两种重要模式,有必要以融合的方式各尽所能,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随着《指南》精神的贯彻落实,幼儿教育应淡化知识教学,注重幼儿情绪、情感、态度、习惯的体验与养成。主题教学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并形成多种体验方式。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区城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参与积极性高,能积极动脑、大胆创作。通过探讨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融合的有效策略。不断促进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让幼儿真正体会到主题活动带来的快乐,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及参与度,改变以往的模式,从而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
关键词:主题教学、材料投放、教师指导、幼儿兴趣、提高、改变、活动效果
一、结合主题教学活动去设计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的创设要与主题活动相结合,教育目标相一致,这样对幼儿的区域活动有刺激、引导、激励等作用,吸引着孩子们去探索、思考、去参与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启示。实践表明孩子经验的积累与迁移运用有着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在我们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往往很难把握,必须借助于老师不断观察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过程,重点分析幼儿的经验基础,从而调整目标与优化环境,使环境更具有挑战性。如: 在“黑夜秘语就是要让幼儿对黑夜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我们就创设了很神秘的黑夜气氛。如小洞洞里的秘密。
活动设计是开展活动的基础前提,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区域活动的开展不是一个毫无计划的教学内容,想要真正实现有意义的教学,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就要结合主题教学活动设计区域活动。教师要明确了解活动的主要内容,系统全面的对活动进行规划,使区域活动的开展更具目标性。具体来说,在进行区域活动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主题特征,还要利用主题体现活动的层次感,与教学手段、学生的实际诉求相适应,并对学生进行精确的指导,让孩子们更好的扩宽思维,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以发展。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展区角活动的时候,还要深入研究孩子们的学习需要,结合他们的生活习性和日常实际实施区域活动,以精准的设计打造最具价值的活动内容。
这个月我们的教学主题是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让幼儿先初步认识春天,逐渐过渡到了解春天,从而进一步到热爱春天。知道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在这个季节我们可以去放风筝、去郊游,寻找春天的景色,享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并且让幼儿了解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关注自然的不断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结合教学内容,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课程,然后在延伸到区域活动中区,让幼儿更深入的了解春天,并且能够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例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有语言故事彩色的牛奶,在区域活动中就会让幼儿用颜料来配置这些“牛奶”,让幼儿体验颜料的神奇,感受区域活动的乐趣;有一次教学内容是“春天的田野”,在区域活动中也设定了相应的内容,美工区中让他们制作“花瓣粘贴画”,当我出示范例作品的时候,小朋友便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赞叹之声:好漂亮啊,和我们上午看的那些花好像呀!在活动之前为小朋友也准备了一些彩色的花瓣,他们也可以自己拼剪,然后再用花瓣的形状粘贴,最后在白色的美术纸上添画自己喜欢的画面。我对操作方法步骤一一作了详细地解说并强调、演示了如何快速剪出花瓣的方法后,小朋友便兴致勃勃地开始工作了。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了糖糖小朋友,他也在认真剪纸,但是和老师的操作方法不同,她制作出来的花朵和小朋友的都不同,我问她是谁教她的这些方法,她的回答让我挺吃惊的,她告诉我很喜欢中午老师给她们看的那些花朵图片,她就自己想象着做出了这些花朵,她还问我她做的花朵是不是不好看,我说很漂亮,你可棒了,给予了她肯定,她就非常的开心。在区域内容的制定方面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的兴趣,从集体教学到分组活动,幼儿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一件事,对幼儿的认知各方面都有帮助。
二、区域活动可作为主题教学活动的延伸。
在集体教育活动中,为了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我们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动手动脑操作摆弄。但是,有时受材料的局限,不得不分组多人合用一些材料,许多被动型的幼儿只能被动观望。那么区域活动便是最好的弥补。还有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由于幼儿发展水平的不一致,有些反应慢的幼儿刚有些开窍,由于时间的不允许,被迫终止探索。那么可到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再有,集体教育活动结束,个别幼儿对探索的内容,意犹未尽,还有深入下去的需要,区域活动正好可以满足这些幼儿,使其的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 区域活动可以为更好的开展主题中的集体活动做铺垫,也可以是集体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每个教学方式都有自己优势,把教具材料投放到区域里供孩子复习,老师通过自己的观察及时了解孩子掌握的情况,以便指导和帮助孩子掌握这些教学内容。教师对于幼儿的指导也是直接的,教师参与到某个学习的区域,面对6--7名幼儿,指导更有针对性。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和需求,使每个幼儿的都得到均衡发展。
今天到了区域操作的时间,每个小朋友都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开始工作,在近段时间我发现多多小朋友进步非常的大,他也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域建构区,这次我们在区域投放了新材料,筷子夹夹夹,这是我们健康课的活动延伸,在课上幼儿的兴趣很高,为了让幼儿更好的操作我们投放到了建构区,根据幼儿的不同能力,分别提供了泡沫圆球,泡沫方块,纸团圆球,让孩子用相同粗细的筷子从一个盒子里夹到另一个盒子里,幼儿对新材料都很感兴趣,都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尝试夹,这时我发现多多小朋友随便选了一个离自己近的泡沫圆球坐下,别人都夹了半盒了,他一个还没夹进去,还不等夹起来放进去就掉了,夹的他有点灰心丧气了,直接做在哪不夹了,这时我走过去问:你怎么了多多,多多说:可是我怎么也夹不进去,我说你可以试着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换一下,选择一个简单的可以吗?多多跟旁边的夹纸团圆球的小朋友换了一下,这次他也夹了好几个放进盒子里,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作为充当观察者身份的我们,我们要善于发现,并根据孩子的特点,投入适当的材料,要及时给予幼儿提醒,帮助,鼓励,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三、结合主题提供相适应的材料
陶行知认为:
我班开展的区域有四个,分别是:故事角、巧手坊、甜品吧、建构坊,甜品吧是我班的特色区域,参与性与操作性很大,非常适合中班幼儿活动,能够很好的促进其社会性发展。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代表着希望,充满了生机。为了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与参与积极性,使孩子们通过初步认识春天,逐渐过渡到了解春天,从而进一步到热爱春天。本月我们区域活动内容围绕主题教学计划 制定为“走进大自然”“春天的秘密”“播种春天”“春天里”等主题活动进行。于是,对于区域活动的设计我在紧紧围绕大教学主题“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的前提下以四个小主题为主展开设计。我设计的活动有“桃花朵朵开”“漂亮的柳树姑娘”“动物新家园”“好看的迎春花”“我的春装造型”等有趣的活动,并投放了个种各样的区域材料,建构坊有:“积木、酸奶盒子、各种动物卡片、积木拼搭的图片” 。故事角有:“燕子、毛毛虫、春姑娘头饰、小草、小花等图片”。甜品吧有:泡泡泥、各种花的图片、制作画的模具,盘子等”巧手坊有:“彩色卡纸、丙烯颜料、纸杯子、泡泡泥、皱纹纸、勾线笔、棒棒胶、剪刀、双面胶、棉签”。等通过观察,我发现投放的材料对幼儿的操作兴趣也有很大的影响,在美工区中第一天,投放的是一些图片,让幼儿根据图片内容或是自己的想象来绘画美丽的春天,幼儿的兴趣浓度就不是特别高,到第二天的让幼儿在盘子上先绘画出桃树的枝干,再用手来点桃花,幼儿的兴趣浓度就特别高,操作的也特别认真。
在了解幼儿对于材料的操作程度和操作需求后,再根据本月的主题教学内容适当调整区域材料,并加入符合本月主题的材料,在投放合适的区域材料,才会使幼儿对区域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对教学认识更加透彻,这才是区域活动的最终目的。
在主题实施过程中,孩子们常常有问不完的“为什么”,他们的问题可谓千奇百怪。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总是乐趣无穷。主题与区域的结合,它帮助幼儿有条理、有步骤地开展活动。它是随着主题活动的不断深入而不断丰富的。每一步都是孩子经验提升的体现,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学习、参与的写照,每一次成功都凝聚着教师与孩子的智慧、劳动。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的任务意识,运用多种手段表现经验和思想的能力、分工合作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发展,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为了实现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的优化整合,我们将继续探讨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的有效结合,让两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版.
[2]许春兰.将主题活动与区域游戏有机融合的方法[J].江西教育,2016(21):95.
2018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