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堂沉默现状调查和研究 (开题报告)
(2017-09-27 18:18:20)延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编号:135YSJY—0480
课题名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堂沉默现状调查和研究
主
持
人:任志军
所在单位:延安市宝塔区第一中学
填表日期:
2017年9月11日
延安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公室制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参与人员、活动情况等。 开题时间:2017年9月11日 地点:宝塔区第一中学小会议室 主持人:胡丽 评议专家: 文士清 参与人员: 任志军
贺利 记录入:刘延玲 活动情况:9月11日下午,宝塔区第一中学召开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堂沉默现状调查和研究”开题报告会,会议由胡丽主任主持。 1.校教科室陈涛主任宣读课题立项通知书。 2.课题组负责人就“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堂沉默现状调查和研究”课题的背景、意义、任务、目标、内容、原则、研究步骤作了报告说明。 3.贺亚鹏主任介绍课题研究的主要环节。 4.王新利主任对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及注意事项做了详细说明。 5.主管教学的文士清副校长、教务处贺亚鹏主任围绕子课题的提纲进行了反复论证,并提出了重要修改意见和建议。 6.张辉谈保障条件。 7.任志军布置当前任务。 (1)依据子课题制定研究计划。 (2)做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撰写调查报告或总结。 (3)实验课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 |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题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堂沉默现状调查和研究》 (一)内容: 本课题研究从“学生”入手,抓住“课堂沉默”这一主题进行研究。这里的“课堂沉默”是指不爱说话,不会说话和不想说话,即不发言,不参与。课堂沉默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知识储备不足的原因,也有发言能力欠缺的原因,还有信心不足、胆量不足的原因等。将《学生积极发言的个案研究》、《造成课堂沉默的因素》这两个子课题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具体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采用教育调查法进行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及子课题的设计如下: 1.调查学生课堂发言的情况 利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从“积极发言”、“能够发言”、“勉强发言”、“从不发言”四个方面把学生进行归类,算出各占比例。特别是要调查学生课堂沉默(“勉强发言”、“从不发言”)的学生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为分析形成原因奠定基础。同时,调查学生“积极发言”、“能够发言”的学生的人数及其比率,准备分析原因,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积极发言提供借鉴。 2.分析研究学生课堂沉默的原因 (1)知识的缺少(因为知识储备不足,问题难以理解)。 (2)能力的缺乏(语言表达,特别是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不强,限制了学生的参与与发言) (3)信心的缺失(对自己的理解水平、参与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缺少信 |
|
心,不敢参与,不敢发言,生怕被别人取笑)。 3. 研究造成课堂沉默的其他因素 从教师、群体、传统文化、家庭背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4.研究制定“课堂沉默”的应对措施并付诸实践 一是主体性培养。让学生了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发言的重要意义,把自己当作课堂的主体。 二是层次性提问。设计各种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水平参差的学生都有问题可以回答,满足各种水平的学生的参与需要。 三是发展性评价。及时准确、针对性地表扬评价,让学生在发展性评价中感受成功的快乐,树立信心。 四是民主性氛围。用和谐教育、民主教育、平等教育等思想,为改变“课堂沉默”营造宽松、和谐、民助、愉快的教育教学氛围。 5.引导学生积极发言的个案研究 选择部分“从不发言”的学生,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深入分析他们“从不发言”的原因,针对性制定引导措施,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发言。从这一过程深刻了解“课堂沉默”的原因,制定对策。 (二)方法 1.观察研究法。用观察法把“积极发言”、“能够发言”、“勉强发言”、“从不发言”的学生区分开来,确定各类学生人数和比例。通过此方法了解课堂沉默的学生数量、学习习惯以及研究前后的变化。 2.调查研究法。主要采用教育调查法进行研究,通过此方法去了解沉默学生的家庭、社会背景,进而了解他们沉默的原因。 |
|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班级个别沉默严重的学生进行了解,制定措施,实施教育,观察结果,探索规律。 4.问卷和访谈。问卷和访谈的方法研究三类学生,特别是“从不发言”的学生的外在和内在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 5.文献研究法。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6.行动研究法。针对课堂沉默形成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在课堂上运用,观察效果,并根据反馈的问题,调整对策,继续深入研究。 (三)组织机构 课题主持人:任志军(宝塔区一中附小教导主任、数学老师、校级骨干教师) 成员: 胡丽(宝塔区第一中学副德育主任) 刘延玲 (宝塔区一中附小语文老师) 黄珍 (宝塔区第一中学化学老师) 朱海琴 (宝塔区一中附小语文老师) 吴乃青 (宝塔区第一中学数学老师) 王云 (宝塔区一中附小语文老师) 贺利 (宝塔区一中附小数学老师) 张辉 (宝塔区第一中学体育老师、保卫科长) (四)人员分工 任志军:在课题研究中全程领导协调各种关系,负责撰写课题申请书、实施方案、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等。 胡丽:制定课题研究的工作和管理制度及相关表册。 刘延玲、王云: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及各阶段性的总结;对课题组成员 |
|
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负责课题论文指导工作。 黄珍、朱海琴:安排课题研究实施过程,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案例分析,对师生情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研究,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依据。 吴乃青:收集整理课题组活动情况过程性材料;专家讲座资料,学习专著资料收集;课题研究成果收集。负责课题组活动情况记录工作。 贺利:收集整理理论性学习材料,构建本课题研究方案和研究框架;准备课题研究中所需要的资料。 张辉:协调和后勤保障,负责打印各类表册。 (五)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17年3月至2017年4月启动阶段 1.理论学习 (1)组织学习学生课堂沉默理论知识; (2)组织学习课堂沉默、生本教育、尝试学习等相关理论; (3)组织学习新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2.组建团队:课题组教师根据自身优合理分工,确定课题研究方案。 3.交流:课题组教师学习体会、学习效果等。 4.制定研究表册,组织研究前调查问卷。 第二阶段:2017年5月-2018年3月实施阶段 1.调查分析阶段:(2017年5月-2017年6月)制定方案,理论学习,初步研究。 2.研究验证阶段:(2017年6月-2018年2月)整理研究资料,进行具体研究。 3.推广运用阶段:(2018年2月-2018年3月)总结经验,推广运用。 第三阶段:2018年4月结题阶段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 2.完成课题报告,汇总研究资料。 3.申请成果鉴定,推广研究成果,并进行交流、观摩。 |
|
(六)预期效果: 1.推出具有成功经验的典型成果,使学生上课由沉默转变为积极发言、主动发言,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课题研究阶段成果:研究计划、研究方案、阶段计划、阶段总结、调查报告。 问卷一份、调查表一份、个案表、访谈记录、参考文献表。 3.终结性成果:课题结题报告、研究论文集、案例集、课堂教学精彩片段。 4.结题报告、论文集。 根据各自分工,做好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总结工作,撰写相应论文。 (七)经费分工 课题研究参与的老师结合自己的常规工作,正常完成研究任务,学校对课题研究所需的培训、电脑、纸张满足供应,需要外出学习或者请相关专家来校做指导,学校会尽力协调。 课题负责人签名 |
|
三、所在单位意见 该报告安排科学合理,论题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研究理念新颖,计划采用的研究方法科学有效。同意开展研究工作。
盖
|
|
四、县(区)教研部门意见
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