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堂沉默现状调查和研究(研究方案)
(2017-09-27 18:00:19)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堂沉默现状调查和研究
研 究 方 案
延安市宝塔区第一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研究的背景
课堂上教师们都喜欢那些口齿清楚、声音响亮、爱动脑筋、积极发言、敢于交流的学生。然而老师们会发现,课堂上这样的学生只有一小部分,大部分学生都是“观众”和“听众”,表现沉默,特别是差生。沉默的学生往往表现各有不同:一是没有发言的愿望,学生身在座位,心不在焉,对 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二是没有发言的内容,学生当教师问题提出时,看似在认真思考,却不会思考,没有答案,当然也就不举手发言。三是没有发言的习惯,这些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来到学校就是听老师讲课的,不是来发言的,于是稳坐泰山,似乎胸有成竹,却不举手发言。四是没有发言的勇气,见识狭小,感觉低人一等,即使听懂了问题,有了答案,也缺乏胆量举手发言。这些沉默的学生往往被教师忽视,失去了许多对话和交流的机会,不利于这些孩子的成长。
2. 所要解决的问题
(1)让教学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展。
(2)使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与别人交谈,态度做到自然大方、有礼貌。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乐于参与讨论。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课题研究的意义
许多学生课堂沉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情况还是相对严重的。首先,课堂沉默的学生人数众多。据我观察,这些沉默的学生大约占本班级学生的60%,接近三分之一,比例之重,令人惊讶,而且,似乎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其次,课堂沉默的学生被“边缘化”。课堂上活跃的学生备受教师的宠爱,对话交流的机会多,知识掌握得好,反过来促使这些学生更加喜爱发言,于是形成良性循环;而那些课堂沉默的学生,越是不发言,越是成绩落后,越是成绩落后,也就越是不发言,形成恶性循环。不积极发言的学生班级事务与他们似乎无关,他们已经成为班集体的“边缘人”。三是课堂沉默的学生成长受限。课堂沉默的学生因为不发言,不参与,久而久之,对学习环境产生漠视的态度,习惯一旦形成,问题也就接踵而至,学生语言能力退化,语言习惯恶化,思维能力下降,朗读水平下滑,不擅交际,个性无法得到张扬,丧失勇敢表达自我的勇气。这些将严重限制学生的成长。
2.理论价值
(1)让教学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教学过程重视探究、选择,给足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时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正确世界观的逐步形成。
(3)重视养成教育,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并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
1.研究者是一个积极进取,要求严格的一线教师,并热爱教育科研,关注学生的变化,善于反思。在校级教科研中积极主动研究,并获得学校好评。
2.研究者一直奋战在一线,多数教师是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几乎每时每刻都和学生在一起,有着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观察学生,与学生交流,深入实施课题研究。
3.研究者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比较强,经常尝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相当的实践经验,并经常反思,因此每年都有案例获奖。
4.学生虽然整体学习素质较低,但兴趣广泛,爱好丰富,接受能力强,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推广方案有可行性。
三.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具体内容
1.调查学生课堂发言的情况
利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从“积极发言”、“能够发言”、“勉强发言”、“从不发言”四个方面把学生进行归类,算出各占比例。特别是要调查学生课堂沉默(“勉强发言”、“从不发言”)的学生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为分析形成原因奠定基础。同时,调查学生“积极发言”、“能够发言”的学生的人数及其比率,准备分析原因,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积极发言提供借鉴。
2.分析研究学生课堂沉默的原因
(1)知识的缺少(因为知识储备不足,问题难以理解)。
(2)能力的缺乏(语言表达,特别是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不强,限制了学生的参与与发言)。
(3)信心的缺失(对自己的理解水平、参与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缺少信心,不敢参与,不敢发言,生怕被别人取笑)。
(4)习惯的缺欠(主动参与和积极发言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而有些同学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只习惯于听别人说,看别人做)。
(5)认识的缺憾(以为发言是那些爱表现的学生的事情,自己来学校就是为了听老师讲课的,接受式学习的方式主导着他们)。
3. 研究造成课堂沉默的其他因素
从教师、群体、传统文化、家庭背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4.研究制定“课堂沉默”的应对措施并付诸实践
一是主体性培养。让学生了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发言的重要意义,把自己当作课堂的主体。
二是层次性提问。设计各种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水平参差的学生都有问题可以回答,满足各种水平的学生的参与需要。
三是发展性评价。及时准确、针对性地表扬评价,让学生在发展性评价中感受成功的快乐,树立信心。
四是民主性氛围。用和谐教育、民主教育、平等教育等思想,为改变“课堂沉默”营造宽松、和谐、民助、愉快的教育教学氛围。
5.引导学生积极发言的个案研究
选择部分“从不发言”的学生,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深入分析他们“从不发言”的原因,针对性制定引导措施,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发言。从这一过程深刻了解“课堂沉默”的原因,制定对策。
(二)课题研究目标
1.学生课堂发言的特点、表现。
2.不积极发言的学生类型、特点、心理及原因。
3.造成课堂沉默的其他因素。
4.研究改变学生课堂不发言、发言不积极的对策,使他们敢于发言,乐于发言,促进课堂教学。
(三)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学生课堂学习面貌发生质的变化,由开始的沉默、不发言,变成积极踊跃发言,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2.探讨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堂沉默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方法,建立各种激励学生积极发言的措施,形成善学、乐学的课堂模式。
3.形成学生课堂沉默研究的实验报告、案例集、论文集。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采用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边实践探索、边修改完善、边积累整理。课题组成员成立课题小组,确定课题研究内容,进行分散研究,积累研究课例。最后课题组成员集中整理课例,形成学生课堂沉默的研究和调查这一课题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1.观察研究法。用观察法把“积极发言”、“能够发言”、“勉强发言”、“从不发言”的学生区分开来,确定各类学生人数和比例。通过此方法了解课堂沉默的学生数量、学习习惯以及研究前后的变化。
2.调查研究法。主要采用教育调查法进行研究,通过此方法去了解沉默学生的家庭、社会背景,进而了解他们沉默的原因。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班级个别沉默严重的学生进行了解,制定措施,实施教育,观察结果,探索规律。
4.问卷和访谈。问卷和访谈的方法研究三类学生,特别是“从不发言”的学生的外在和内在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
5.文献研究法。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6.行动研究法。针对课堂沉默形成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在课堂上运用,观察效果,并根据反馈的问题,调整对策,继续深入研究。
(三)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7年3月至2017年4月启动阶段
理论学习
组织学习学生课堂沉默理论知识;
组织学习课堂沉默、生本教育、尝试学习等相关理论;
组织学习新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组建团队:课题组教师根据自身优合理分工,确定课题研究方案。
交流:课题组教师学习体会、学习效果等。
制定研究表册,组织研究前调查问卷。
第二阶段:2017年5月-2018年3月实施阶段
阶段一:调查分析阶段:(2017年5月-2017年6月)
制定方案,理论学习,初步研究。
阶段二:研究验证阶段:(2017年6月-2018年2月)
整理研究资料,进行具体研究。
阶段三:推广运用阶段:(2018年2月-2018年3月)
总结经验,推广运用。
第三阶段:2018年4月结题阶段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
完成课题报告,汇总研究资料,申请成果鉴定,推广研究成果。
五、研究对象
宝塔区第一中学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
六、预期研究的成果
1.推出具有成功经验的典型成果,使学生上课由沉默转变为积极发言、主动发言,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课题研究阶段成果:研究计划、研究方案、阶段计划、阶段总结、调查报告。
问卷一份 调查表一份 个案表 访谈记录
3.终结性成果:课题结题报告、研究论文集、案例集、课堂教学精彩片段。
4.结题报告、论文集。
根据各自分工,做好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总结工作,撰写相应论文。
七、组织机构与分工
1.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课题主持人:任志军(宝塔区一中附小教导主任、数学老师、校级骨干教师)
成员:
胡丽(宝塔区第一中学副德育主任)
刘延玲 (宝塔区一中附小语文老师)
黄珍 (宝塔区第一中学化学老师)
朱海琴 (宝塔区一中附小语文老师)
吴乃青 (宝塔区第一中学数学老师)
王云 (宝塔区一中附小语文老师)
贺利 (宝塔区一中附小数学老师)
张辉 (宝塔区第一中学体育老师、保卫科长)
2.人员分工
任志军:在课题研究中全程领导协调各种关系,负责撰写课题申请书、实施方案、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等。
胡丽:制定课题研究的工作和管理制度及相关表册。
刘延玲、王云: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及各阶段性的总结;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负责课题论文指导工作。
黄珍、朱海琴:安排课题研究实施过程,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案例分析,对师生情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研究,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依据。
吴乃青:收集整理课题组活动情况过程性材料;专家讲座资料,学习专著资料收集;课题研究成果收集。负责课题组活动情况记录工作。
贺利:收集整理理论性学习材料,构建本课题研究方案和研究框架;准备课题研究中所需要的资料。
张辉:协调和后勤保障,负责打印各类表册。
3.子课题
(1)学生课堂发言情况调查
(2)学生课堂沉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3)学生积极发言的个案研究
(4)研究造成课堂沉默的其它因素
(5)课题资料汇总
(6)参考资料汇编
八、主要参考书目
1.《论课堂沉默》
2.《当前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分析与对策》
3.《关于学生课堂沉默的理性思考》
4.《教学风格论》
5.《基于文化差异性的沉默解析》
6.《中国语用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