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

分类: 旅途见闻 |
洞府仙窟麦积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形象麦积山,颇为妥帖。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的东南,因为形状像一个硕大的麦垛而得名。它的海拔1742米,字面上看并不低,可是因为地表的海拔高,所以相对高度只有百米,不到近前并不显眼。
她的出名,主要是因为石窟和造像。在这座小山上,确切地说,是一面崖壁之上,开凿有许多石窟,与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为我国四大石窟。
甘肃天水,古称“秦州”、“上邦”,是关中平原主要城市之一,古代“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之一,旅游资源丰富,现有著名景点二百多处。“麦积烟云”是“秦州八景”之一。
麦积山石窟,并不是一时之作,前后延续了一千多年。据考证,最初开凿于后秦,大兴于北魏。历朝历代不断增建。整个石窟分东崖、西崖两大部分;共有大小窟穴194处,集中了上自后秦下至清未1500多年间的作品,共有泥雕、石刻造像7000多件。壁画的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素有“东方雕塑馆”的美誉。
这些石窟建造在一面峭壁上,壁高80多多米。大小窟穴层层叠叠,层似高楼,密如蜂巢。最大的洞穴宽30多米,最小的不足一米。石窟之间有梯子、栈道、走廊相连。
我们浏览麦积山,是九十年代中期。当时外地的游客较少,景区的设施还不大完善。峭壁上的梯子、栈道、走廊,曲折陡峭,有的栈道踩上去颤颤微微。凭栏小憩,两腿打软。探身下瞧:云雾缭绕,行人如蚁,车辆小如玩具。不禁想起前人的诗句:“蹑尽悬崖万仞梯,等闲身与白云齐。檐前四顾群峰小,堂上平分落日低。”形象地道出了麦积山的高峻。
这里的山脉,泥土多山石少。在开凿石窟、修筑造像时,工匠们就地取材,大多数造像是泥塑的。为了减缓风雨的浸蚀,延长造像的寿命,聪明的古代工匠采用“石胎泥雕”等工艺,较好地解决了大型泥塑塑造中的技术难题。
由于石窟的开凿年代不同,而不同的年代,生活情景、人物服饰、审美口味不尽相同,所以这些造像风格各异,千姿百态。仔细观摩,前期造像,在脸形、服饰上都受西域诸国的影响,人物高鼻深眼。北魏以后逐渐形成本土风格,人物亲切自然。
观赏石窟、造像,最好跟随当地的导游。因为,初来乍到的游客,步履匆匆,知识有限,自己粗略浏览,既容易忽略一些细节,也容易多跑瞎道。我们的导游,相当给力。她们不属于旅行社,而是首钢岷山机械厂的同事。因为家住天水,经常到这里游玩,所以讲解起来,细心到位,不玩虚的。
据岷山的导游讲,麦积山石窟有许多奇特的地方。最著名的有三个:一是,“一佛三面”;二是,“纸花升天”;三是,“镇牛天神”。如果不是内行指点,真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佛三面”。千佛廊,是麦积山一段著名的景点,里侧是雕刻着大量造像的崖壁,外侧是凌空飞回的栈道。这些造像,粗看上去相貌、个头、服饰都差不太多;仔细端详,不仅每尊造像,五官、表情、服饰同中有异,而且同一樽造像,从正面、左侧、右侧仔细观赏,其面部表情也不一样。有的,正面看冷峻深沉,从侧面着却拈花微笑。因此叫“一佛三面”。
七佛阁,位于石窟顶端,又叫“散花楼”。美女导游指着问,笑笑问:“知道为啥叫“散花楼”吗?”
我们摇头。有人催促说:“您给讲讲。”
她笑笑说:“一般来讲,从高处往下抛洒花瓣、纸屑,会很快掉落到地上。从七佛阁往下抛洒花瓣,不会迅速地下落,反而向上飞舞,时聚时散,飘飘摇摇,别有情趣。我们这里的人,春秋两季喜欢到这洒花儿。谁的花飞得高,谁的花飘得远,谁的运气就好,一顺百顺,心想事成。”
经她一鼓&动,大家来了兴致,争着找花、撕纸,纷纷一试身手。有的善男信女,洒花前闭目祈祷。样子虔诚又有点搞笑。花瓣下落,引起一阵阵轻叹;纸屑随风飞扬,赢得了阵阵掌声。欢声笑语在山谷间回荡。
不少人追问花瓣上扬的原因。导游唐小姐矜持了一会儿,才慢慢道破了原理:其实花瓣升天与佛力没啥关系,主要是气流的作用。麦积山悬崖陡峭,象一面屏峰兀立于群山之间,风吹到山崖前,受到崖壁的阻&力,一些气流由平着吹,改为向上纵向吹拂,花瓣、纸屑比重轻,被上升的气流带向了空中。
镇牛天&神,据说是这里独有的神&兽。
有一尊造像非常奇特。两三米高,一位武将,高大威猛,握拳瞪眼,踩在一头小牛犊的背上。小牛金角银蹄,曲腿夹尾,模样乖巧,表情温顺。
美女导游问:“知道为啥踩着它吗?”
有游客抢答:“它个小,容易制服。”
“不是。”导游笑笑说:“有个传说,神&人收神&兽。”
传说,以前这里时常发生地&震。不仅生活、耕作受到影响,而且石窟、造像也容易损坏。人们苦苦寻找解决的办法,后来佛&祖托&梦给一位高&僧,说地&震是一头金牛在作怪。塑造一尊神&人收服金牛的造像,就能减少地&震。
整个石窟中,两组大佛最引人瞩目。据考证,两组大佛建于隋朝,距今1400多年了;东边一组高15米,是三尊站立的“三世”佛。西边三尊是佛祖一家三口;佛祖和妻子保存完好。佛子的塑像却有些破损了。
我们为破损佛子惋惜,有人提议说:“应该修复,让一家人体面体面呆在一起。”
“不能修。”导游解释说:“这里有个故事。”
我们围拢来,讲她讲述----
相伟,佛祖释迦牟尼,原是释迦族的一位王子。本来可以顺利地继承王位,可是他无意与功名利禄,一心要出家修行。
父王为了扰住他的心,给他娶了觉善王之女耶输陀罗,生下佛子罗候罗。然而,爱子娇妻并没有拴住佛祖的心。20岁时,他还是出了家。经过多年的钻研、开悟,于35岁时创立了佛教。后人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在佛祖的感召下,他的妻子、儿子也相继出家。为了普渡众生,他们四处修建庙宇、建造佛像。
有一年,他们商定,各建一处石窟。佛祖修了麦积山石窟,妻子修龙门石窟,佛子修云岗石窟。
一年之后,老两口的石窟都已建成。佛子因为贪玩,没有按期建完工,佛祖询问时,他为延期打诓语、找借口。佛祖有些生气,用拂尘扫了他一下。
后人在为佛祖一家造像时,佛子的脸怎么也塑不上。看来,佛子的工作没干好,没脸见老爸老妈和善男信女了。
游客听完哈哈大笑,纷纷说:“保留现状吧。诚实守信,人佛同理。我等要引以为鉴。”(写于1996年,略作润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