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登景忠山

(2020-03-20 10:10:55)
分类: 旅途见闻

登景忠山

---“宅家”神游之一

 

春意渐浓,想起当年登景忠山的情景。

登景忠山
----山门牌坊

我和晓东住农家院、爬景忠山、观赏松涛云海的惬意,已经过去十多年,却仍然记忆犹新。

我俩是首钢三炼钢的同事,在大院时不在一个车间,彼此并不认识。去曹妃甸以后,都在炼钢部“综合办”,很快熟悉起来。

晓东一米八几的个子,二百多斤的块头,皮肤微黑,胡茬很密,性格直爽。长期管后勤,心思很严细。当时他才拿“车本”,总想开车出去玩。由于休假要回京,再加上他开车是新手,所以没人跟他去。

我俩一拍即合。他询问:“双休日能不回京吗?咱借车出去玩儿。”

我说:“行呀。附近有啥好景点,你看着安排吧。”

一天,他邀请说:“咱去景忠山吧。我踩好点了。”

京唐的双休日是周五中午至周日中午,跟一般的单位不同。周五别人坐班车回京:我俩开车上路。

曹妃甸距景忠山130多公里,俩小时的车程。晓东车技不熟,不敢开快,到了目的地,已经天近下午了。

我俩先住宿,次日再爬山。至山庄村位于景忠山下,共有110多户、500多人。村里开了一些“农家乐”。

我俩挑的这家,正对景忠山。一座三层小楼,外墙帖着白瓷砖。一层是厨房、饭厅;二三层住人。单面的房间,门前是通长的走廊,站在走廊里,抬眼就是景忠山。

院子四周种着杨树、槐树、香椿树,绿荫浓浓,枝叶沙沙。一侧是菜园,种着小葱、西红柿、茄子秧。黄瓜、豆角爬满支架,开着金黄、淡紫色的小花。几只土.在院里溜达、啼叫……

男主人五十出头,带着女儿,女婿。一家人勤快纯朴,说起景忠山,脸上充满了自豪。他带我俩上楼,挑选房间,询问:“哥俩想吃啥?我去准备。”

晓东说:“你就把拿手的菜弄几样,再来一瓶‘二雷子’(二锅头)就行了。”

他笑笑说:“拿手菜没有,就是农家菜。小.炖蘑菇;香酥鲫鱼、熬豆角、烧茄子。最有名的是香椿。”

我撇嘴说:“香椿并不稀奇。”

他笑笑说:“景忠山的红香椿跟别处的不同,早先是贡/品。头茬香椿自家都吃不上,得送进宫里去。现在村里种了十多万棵香椿树,游客才能吃到。”

晓东一挥手:“你刚说的,一样来一份吧。”他笑笑问:“是在屋里吃,还是下楼吃?”我说:“在院里吃吧,你做完喊一声。”

趁着空闲,晓东为我“导游”一把。景忠山位于迁西县三屯营镇,海拔610米,集佛..儒三教于一身。其寺庙始建于宋代,明清两代多次扩建。因为建有供奉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的三忠祠,所以叫“景忠山”。现有景点30余处。戚\\光、顺\治、康\熙、乾\隆等名人多次光临,并留下诗文。

聊了会儿天,有人喊:“开饭啦---”我俩走下楼。一楼有小餐厅,里面有人在吃饭。

村哥问:“你俩屋吃,还是院里?”晓东说:“院里吧,院里凉快。”他笑笑说:“院里蚊子多,还有猫、狗搅活。”晓东说:“不碍事,找把扇子,轰轰蚊子。猫、狗一块吃,还热闹呢。”

村哥搬来一张“地八仙”,两个板凳,又拿来大蒲扇。她女儿摆上菜,其中就有“香椿炒鸡蛋”。自家养的基蛋,现摘的香椿芽,看着就喜兴。我俩刚要开吃,跑过来一只黑狗;一只花猫。黑狗蹲在桌前,呼嗤--、呼嗤喘粗气;花猫“喵--、喵--”地叫。

我俩都喜欢小动物,连忙挑出几根基骨头、鱼头,送到它俩跟前。这二位毫不客气地吃起来。

房东三口分工明确,村哥照应客人;女婿掌勺;女儿跑堂。招呼完客人,村哥走过来与我俩闲聊。

我夸赞说:“您这地挺好,守着名山,不愁客源。”

“是呀。”他兴奋地说:“这地方离北京、天津、唐山、承德都不远,客人挺多的。”

晓东问:“你们上山要票吗?”

他笑笑说:“不要。门口常有熟人,也能从别处绕进去。不过当地人很少去。”

“哪为啥?”晓东问。

他笑笑说:“一是乱,道窄人多,不去添乱;二是累,一杵就1800多个台阶,腿墩得慌;三是忙,开着这么个买卖,一家子都闲不住。”

我插嘴问:“山上漂亮吗?”

登景忠山
----二道茶棚的金殿

“漂亮。”他自豪地说:“文人们总结出了‘景忠八景’,拂晓观日、云寺晓钟、峦峰叠翠、峰巅莲座什么的。我也说不全,大多数也看不出来。”

我夸赞说:“景色不错,明天得留意观看。”

他提醒说:“除了‘八景’,还有‘三绝’,也值得留意观看。”

“哪‘三绝’呀?”我俩问。

“神驴、神鸦、狐仙。头一个容易见到,后两个得看你俩有没有眼缘了。”他简要地介绍说---

“神驴”是普通的毛驴,经过专门训练,掌握了爬台阶的技巧。景忠山的台阶又多又陡,空手上山都费劲儿。往山上送东西怎么办?训练毛驴,它们上下台阶时,身子斜楞着,走之字形。驮着一二百斤东西,每天往返好几趟。

“神鸦”与常见的乌鸦长相不同,叫声也不一样。一般的乌鸦嘴是白的,这里的是红的;一般的乌鸦叫起来“哇--、哇--”地;这里叫起来,像在说“没有--、没有--”。

这里有个故事。李\\民东\征时,在这一带跟高\丽大将盖苏文几番交手。一次唐军被打散,李带着几个人逃上山,躲在山洞里。追兵搜山,来到附近。唐军正发愁,突然飞来一群乌鸦,在山洞上边戏嬉、鸣叫。追兵见那片乌鸦挺多,以为附近没人,唐军躲过一难。

\\民得胜回朝,对景忠山的乌鸦进行了封赏。从哪以后,这里的乌鸦变成了红嘴,叫声也“叽溜--、叽溜--。”我们有句俏皮话:“景忠山的乌鸦好嘴儿。”

山是的狐狸比较多,有的已经修炼成仙。山顶上有“狐仙洞”,据说挺灵的。

我不解地问:“这里离海很远,为什么有望海楼呀?滦河从山下流过,应该叫望河楼吧?”

他正要回答,晓东坏笑着说:“别告诉他。他好奇心重,得琢劲一宿。”村哥笑笑说:“留点悬念也好。”

吃罢晚饭,暮色渐浓。我俩上楼,隔窗眺望。暮色中的景忠山云雾缭绕,不时传来悠长的钟声……这份久违的静谧,慢节奏的生活,让人远离喧嚣,宠辱皆忘。

次日天亮。我俩告别了房东,开车驶向景区。晨曦中的景忠山,薄雾缭绕,朦胧神秘,象一位身着绿裙,肩披白纱的少女,吸引游客走近它,一睹芳容。

门票30元。山门还没开。游客们在门前观景、聊天。不时有几头“神驴”从旁边经过。它们个头瘦小,皮毛灰白,驮着纸箱、荆条筐,叮铃珰珰地逐渐远去。晓东说:“它们从后山绕上去。呆会咱们喝的水,吃的水果,都是神驴驮上去的。”

山门很有气派。三个拱门的大牌坊,褚红色的墙面,白色的门拱,黄\色琉璃瓦。建于崇\15年,高10米,宽16米。前脸的匾额蓝底金字的“景忠山”,为书法.家启\功先生的墨宝;后脸“天下名山”匾额,是\熙“御笔”。

山门开启。游客开始爬山。

景忠山比想像的难爬。来之前听说它海拔600多米,觉得跟香山“鬼见愁”差不多(海拔557米)。现在发现两者山况不同。香山比较和缓,海拔逐渐提升。景忠山比较陡峭,海拔提升得快,台阶比较多。

整条“香道”单程8华里,其间有三处“茶棚”,里面出售食品、饮料、旅游纪念品,供“香客”们休息。晓东肉大身沉,我是不爱运动。我俩爬一段台阶就呼嗤带喘,不光比别的游客走得慢,而且休息的次数要多得多。

我俩走走停停,感觉挺爽。对一些有特点的景观,印象比较深---

---御佛寺、金殿。

位于“一道茶棚”院内。御佛寺建于明末,是一组四合院式。北有山门,南为大殿,东西两侧为禅房。

正殿三间,悬山式建筑。里面供奉着观音、文殊、普贤三大菩萨。观音菩萨居中,其知名度,仅次于佛祖如来,信众很多。她有32化身,信\众在危险中,吟诵她的法号,就会得到她的救助。

金殿在正殿的后面,建在一个高台上。台座前脸为浅粉色的大理石,汉白玉的护栏。

金殿其实是“铜殿”。重檐、高挑、略成正方形,通高7.69米、面宽5.9米、进深4.9米,耗用铜料109吨。外形非常漂亮,飞檐翘角,装饰着精美的浮雕。窗户上有好看的花纹。铜匾蓝底金字“恩施四海”。殿内的佛龛、香案、供器等,均为钝铜打造。

供奉的“娘娘”(观音)大有来头。最早的为\熙“御\赐”。纯金打造,高1.6尺,重16.4斤。据说其造型兼有康\熙祖母、母亲、观音三者的特点。同时“御赐”《大藏经》一堂,共1916部、4500多卷。此二物被视为“镇山之宝”,轻易不示于人。原来的金佛,1935年被盗,不知下落。1993年,根据资料复制了一尊。

登景忠山
----敲钟祈福

---真武观、鸳鸯松。

在“二道茶棚”。 真武观道教场所,始建于明中叶,正殿三间,硬山式,座北朝南。东边三间厢房,以前是道士起居的地方。西侧是游廊,供游客休息。坐在游廊里,远眺山下村镇,近看幽谷、奇松,非常惬意。

道家以返朴归真、得道成仙为目标,认为长生不老为仙。仙,意为人在山中。深山幽谷,是修道的所在。

真武观供奉真武大\帝;原为净乐国的太子,遇到紫元君授以秘道,入武当山42年修成正果。奉玉\帝之命镇守北方。传说,燕王朱棣“靖难之变”时,曾得到真武大\帝的神助,上位以后封其为北方最高尊神。

这里供奉的真武,为木雕立像;披发黑衣,金甲玉带,仗剑怒目,足踏龟蛇,威风凛凛。

鸳鸯松,在大殿后面突起的山石上。树龄200多年,它们并排伫立,树叶相依,恰似一对情侣。

传说当年一对恋人,姑娘美丽善良;小伙勤劳朴实,却家境贫寒,相恋多年,不能完婚。后来有恶\霸要强抢姑娘为妾。两人无奈,跳崖殉情。在他俩跳崖的地方,长出两棵鸳鸯松。许多恋人、夫妻,到此观赏。为了安全在山崖边栽了20多根铁桩,并用粗铁链连接。这些铁链上,挂满了“连心锁”,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万福路。

“三道茶棚”是佛家寺院,供奉着“千手观\音”。这是临近山顶最后的休息处。院中有一座七层铁塔,上面挂满了“祈福”的红布条。不时有人从旁边请来写有姓名的布条,挂到铁塔或者旁边的树枝上。有人为了显眼,踩着凳子、椅子,跷脚往高处挂。

穿过“茶棚”,再上一段台阶,就到了万福路。这是一处新建的景点,却颇有特点。

万福路长60多米,是整条“香道”中,少有的平展的路段。里侧靠着山崖,外侧凌空飞架。路面上镶嵌着一些铜板,上面刻着各种福字,总共是一万个。

外侧的护栏是铜制的,很像一个个硕大的算盘。下层的算盘珠,有小碗口大,可以来回旋转。转珠上面也刻着福字,总共是一万个。

旅客有的用脚尖点着地上的福字,有的用手转动算盘珠,嘴里念叨着:“走万福路,年年多福。摸万福珠,岁岁得福。”更多的人凭栏眺望。这里的山势很奇特,前面是幽深的逐渐开阔的峡谷。峡谷中长着许多松树,它们身姿挺拔,大部分树身掩映在峡谷,只露出树梢。白色的晨雾,在山谷、林间飘浮聚散,像神龙游荡。我猜想,“峡谷影龙”就是这种意境吧。

---吉祥钟亭。

走在“香道”上,时常听到或长或短、或轻或重的钟鸣声。一直纳闷,这钟敲得没啥章法,敲钟的师傅也忒不专业了。走到万福路,钟声越来越近。上了一段台阶,眼前出现一个平台。正面是山顶,左边是钟亭,右边是财神庙。

钟亭建在高台上,六角攒尖顶,六根红圆柱,里面吊着一口铜钟。正面刻有景忠山仨字。旁边刻有《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高1.68米,直径1.2米,重1999斤,大钟铸于1999年。9是阳数之极,“六九”相重,吉祥无比。

原以为有专人敲钟。走近一看,才知道是男女游客在敲钟。原以为这钟随便敲,其实敲一下10块钱。旁边立着牌子,标明从1—10的钟声含意。有个美女负责收钱、数数,多敲还不行。

见我俩过来,她热情地问:“两位帅哥,敲敲钟呗。给自己和家人祈祈福,很灵验的。”

晓东问:“敲不敲?我请你。”美女连忙说:“各人敲各人的,祈福、敬神没有请客的。你俩一人敲十下吧。十全十美,多吉利。”

我摇头说:“花钱受累,我不敲。晓东你来,我帮你照几张像。”

晓东悠起一米多长、碗口粗细的木槌,用力撞向大钟,发出“咣--、咣--”地响声。钟声传出很远。美女在旁边解说:“一帆风顺--;喜事成双--;三星高照--;四季平安……”引来一些游客观瞧,有的排队等候。

我俩翻看相机里的照片,有些游客也凑过来观赏。晓东得意地问:“效果还行吧?”

我逗趣说:“不像香客祈福,像鲁智深闹山门。”我俩和旁边的游客哈哈大笑。

---山顶建筑群。

登景忠山
----碧霞殿,此山最高建筑
敲完钟,继续前行。山势陡然提升,眼前出现一道用黄褐色山石磊砌的平台,靠北侧是一座两层的小楼;楼前是一段院墙;靠北角有一座灰砖的两层门楼,写着“朝仙门”。

拾阶而上,穿过“朝仙门”,就到了山顶。呈东西长,南北窄的长条形,碧霞元君殿、三忠祠、圆通寺、玉皇殿、鬼王庙、知止洞、狐仙洞等景点,都在这里。

---碧霞元君殿,建在高台上,是整座景忠山地势最高,规格最大的建筑。门前是座“南天门”牌坊,三门四柱,砖石结构,红墙灰瓦,外观厚重结实。

元君殿也叫碧霞祠。最早由明蓟\镇总\兵马永修建。此后几毁几修,目前的建筑,是咸\丰年间的样式。重檐歇顶,雕梁画栋,四周有石柱的游廊,建筑面积260多平方米。供奉碧霞元君的坐像,两侧是送子娘娘、眼光娘娘。

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母”、“泰山老奶奶”等。她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在民间主要是“送子、赐福”,是道教中香火很盛的女神之一。农历418日,是元君的生日。1015日,是元斋大吉之日,届时“香客”云集,热闹非凡。

---三忠祠。儒教建筑。

由戚\\光倡建。祭\祀诸\\亮、岳\飞、文\天祥。位于元君殿后面的平台上,不太显眼。门旁的对联:“三忠英\魂昭青\史;千载功\名祀春\秋。”

与佛家的“出世”、道家的“修仙”不同;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倡导“忠\\\国”,以成为能臣、忠臣为人生目标。诸\\亮、岳飞、文天祥,是大名鼎鼎的能臣、忠臣,因此成为历代文人心中的楷模。

---玉皇殿求签。

玉皇殿建在稍矮一些的平台上。单檐歇山顶,黄琉璃瓦,面积100多平米。供奉玉\\\帝;主管天、地、人三界,是道教的最\高尊\神。

与元君殿相比,玉皇殿显得很平和。不时有道士、道姑进进出出,有的也聊天、观赏。他们的发型和服饰比较奇特,道士把长发盘在头顶;道姑的发型有的像何仙姑;有的梳“丸子头”,别着簪子。服装有点像老式的便服裤褂,衣服的颜色有的是蓝黑色,有的是月白色,两者有啥区别,我没弄明白。

门边有个小卦摊,坐着一位道长,有些诸\\亮的范儿。见我探头张望,他慢悠悠地问:“抽个签吗,很灵的?”“多少钱呀?”我询问。他笑笑说:“你看着给吧。如果不灵,一分不给也行。”

我接过签桶,合上眼摇晃了几下,抽出一支。他接过来看看,从旁边取过一张像名片的东西。我一看,说我福星高照、文曲星下凡。我觉得有些靠谱,文曲星不敢说,确实以“码字”混饭吃。于是付了20块钱。

---寻找望海楼。

山顶的尽东头,有一块凌空突起的地方,极目远眺,三面的风景各不相同。

北望,群山的高度逐层递减,不远处是三屯营镇。它是明朝“九镇”之一,蓟辽总\兵的所在地。戚\\光在此镇\守了十多年。再远处,依稀可以望见迁西县城。

东望,地势比较平坦。滦河弯弯曲曲地,从天边的群山中逶迤而来,从山脚下流过。

南望,群山苍茫,晨雾弥漫。乳白色的云雾,笼罩着大部分山体,高山只露出山尖,矮山被遮在雾中,只有在云雾浮动时,偶尔露出一面。

晓东感慨说:“你真有福气。这云海并不常有。”

“那边是哪儿?”我询问。“遵化。没雾的时候,能看见清东陵。”

登景忠山
----远眺云海茫茫

我突然想起一事:“望海楼在哪?”他坏笑着说:“你自己找找,估计你找不着。”我想像中,望海楼觉得应该建在高处,很显眼很气派。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重新回来询问晓东:“在哪?你带路去。”

他带我返回元君殿。一座二层灰楼,与“朝仙门”样式相同,方向相对,中间写着“望海楼”。爬上二楼,里面又黑又小,四面开有小窗,探头眺望,视线被树木遮挡。

“登上望海楼,赋诗一首呗?”晓东调笑说。

我微微叹气说:“望海楼太‘搂’了。不过总的来说,风景还不错,云海很漂亮,还算不虚此行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逮蚂蚱
后一篇:滦河飞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