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循环日记

(2018-07-02 08:59:32)
分类: 教育随笔

循环日记

吴慧敏

作文,一向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日记,更是被学生记成了流水账,逐渐变成了流于形式。如何激发起学生的习作兴趣,是语文老师面临的首要课题。此时,“循环日记”进入了我的视野,不禁眼前一亮。于是,我饶有兴趣的对这一形式进行了初步探索,经过两年的实践,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     何谓循环日记

顾名思义,循环日记,就是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共同使用一本日记本,从周一到周五,每天由一位同学完成一篇日记,循环往复,周周不间断。

二、     操作模式

1、准备工作

教师在循环日记的撰写之前,在班里进行规则的宣布。首先将班级成员进行分组,一般3——4人一组为宜,以我班为例,全班共30人,4——5人为一小组,共分为7组。小组成员由教师按习作水平的好、中、差指定搭配。小组成员接力写日记,后一天的成员要对前一天的日记进行评改,评改时要真诚地肯定习作者的优点,然后用商量的口吻指出存在的问题,如错别字、病句等,并与他商量如何修改会更好。每周五教师对各组一周以来的日记进行总评,在班内进行讲评,并给予一定的星级鼓励。

2、小组创作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本日记,成员间的合作精神非常重要。创作之前,教师鼓励成员共同为这一本日记的扉页进行设计,可以是一幅诗意的画,可以是一句积极向上的口号,亦或是写下每个人期望达到的目标,并创意地为本组取上一个特色的组名,用彩笔写下组员的名字。这样一本充满着诗意、童趣的循环日记本就诞生了。

3、创作模式

“循环日记”沿着“自主习作——评议修改——教师评价——习作展示”的模式运作,注重同伴间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共同提高习作水平。

三、     几点注意

1、激趣

日记之所以令学生苦恼,就在于学生觉得无话可说,索然无趣,自然无处下笔。“循环日记”要求学生小组商量一个共同的主题,可以是故事接龙,亦或是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这种新的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是学生自己思考的结果,自然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产生了写作的愿望,笔下自然就有话可写。例如本学期我班有“森林故事”这样的故事接龙,故事衔接得天衣无缝,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当学到剧本这一题材时,循环日记里竟然出现了学生自己创作的剧本,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不由让人赞叹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事实证明,只要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评价

“循环日记”倡导同伴互改、师生共改的多元评价方式,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同伴互改。教师要把“评”和“改”的权利交给学生,真正做到放手,让学生在评改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重在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

看卷面是否整洁,字迹是否工整。

圈出日记中的错别字,画出病句,并旁批如何修改。

画出日记中的优美语句或语段,并旁批好在哪里。

评价自己读完文章后的感受。如语句是否通顺等。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生如何在别人的习作中择其善呢?这就要求学生对他人的习作有正确的评价,教师要求学生在习作之前对其他同学的日记仔细阅读、评改,写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读书习惯,又培养了他们的鉴赏能力。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学生不知道如何评价,只能简单地用“好”“不错”这样简短的语言来评价,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给出具体的评价标准,学生就有规则可依,逐渐能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并能从他人的习作中受到感染,得到启发,在模仿和借鉴中叩开习作的大门。

相较于学生细致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则不同。教师对一周以来的日记进行总评,并不在学生语言上做细致的指导,而重在发现学生日记中的童真童趣及有创意的闪光点,做鼓励式的评价,让学生从教师对自己的肯定评价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实现了自我发展。我在评价时常用上“你的日记越来越精彩了”这样赞赏性的语言,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越写越有兴趣,越写越有信心。

以我班为例,为了鼓励学生,我们采用“星级制”,按照评价标准,以小组为单位,保底星为3颗,写得好的5颗、6颗,甚至更多,若有好句佳段可加星,评改认真再加星。所以每到评奖时,各小组热情高涨,“比星星”的场面很是热闹。我想,这种集体荣誉应该是“循环日记”循环往复下去,并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

心理学表明,成功动机激发人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教师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又充满竞争激励的习作氛围,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浓厚的写作兴趣,从而使习作表达成为常态。

3、反馈

给儿童一个展示的舞台,他们的学习动力就会源源不断,展示优秀作品,是激发他们乐于写作的一股强劲的动力。

每周教师对学生日记进行一次反馈,对优秀日记进行一次展评是非常必要的。以我班为例,每周评选出“最精彩日记”、“最有创意日记”等等,并由小作者在班里朗读展示,将优秀作品誊抄张贴在班级的宣传栏。多种渠道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更大的写作动力。

同时,教师也应及时反馈学生日记中出现的问题,摘取日记中相关语言片段,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共同提出修改方案。这样有针对性的反馈及共同评改,长期坚持,学生的鉴赏能力和习作水平必将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提高。

 

新课标提倡让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以“趣”字当头的“循环日记”打开了孩子的心灵之窗,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在孩子的心潮上吹起波澜,吹出了习作教学的一片生机,为孩子的表达构建了一个快乐的家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