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肥大细胞瘤(Mast cell tumors
,MCT)是犬最常见的皮肤肿瘤之一,在临床中占皮肤和皮下肿瘤的20%-25%。中老年犬(平均年龄为8.5岁)较年轻犬多见,没有性别倾向,本文通过犬肥大细胞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对肥大细胞瘤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肥大细胞(Mast
cells)起源于骨髓多功能造血干细胞,通过血液循环移行至外周组织后,在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分化为成熟的肥大细胞。肥大细胞存在于正常动物的许多组织中,特别是与环境接触的组织,如皮肤和粘膜表面。肥大细胞内富含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肝素)的胞浆颗粒。通过扩张血管,改变血管通透性,诱导白细胞移行,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纤维化等途径,参与过敏反应和炎症过程。肥大细胞瘤是肥大细胞的肿瘤性增殖,皮肤肥大细胞起源于真皮层和皮下组织的肥大细胞。MCT发病原因不清,但某些研究显示某些肥大细胞瘤可能是因为c-kit基因的突变或是此基因制造出来的KIT蛋白质表现异常造成细胞的过度增生,正常来说,KIT蛋白只会表现在细胞膜上,当表现异常时会出现在细胞质内这个现象和恶性及较差的预后有关,然而,在KIT蛋白质表现异常的病例中只有大约30%的病例侦测到c-kit基因的突变,代表仍有其他因子与肥大细胞瘤的产生有关,目前除了分子层面的研究仍在进行之外,局部微环境的改变也被认为在肿瘤的演进上有重要地位。但某些研究发现该肿瘤p53基因表达的降低,但没有发现其突变在许多犬MCT中,已确认有蛋白p21,p27,以及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剂的表达紊乱。近年来,一种干细胞因子的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在犬猫MCT中的表达得到证实,并以此作为新药的研发的基础。此外,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也在MCT中测得,但致病作用不清。
发病特征
MCT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犬(平均年龄为九岁),但是任何年龄都有发病的报道。短头犬(拳师犬,波士顿梗,斗牛獒犬,英国斗牛犬,巴哥犬)发病率高,但是没有性别倾向。
MCT可发生于机体的各个部位,以皮肤和皮下组织最为常见。发生部位60%在躯干,30-40%发生于四肢及10-15%发生于头颈部。大部分肥大细胞瘤是单个的,也可能发生多病灶的肿瘤,具有侵袭性的肥大细胞瘤转移可引起局部淋巴结病,分化良好的皮肤MCT表现为生长缓慢,表面无毛的实质性结节。分化不良的MCT具有较高的侵袭性,可能表现出快速生长,局部炎症反应,溃疡,卫星样结节,局部或向周围组织侵润的特征,转移率可高达96%,并可能出现副瘤综合症。极少情况下,动物表现为弥漫性或全身性肥大细胞增多症,淋巴结,脾脏,肝脏和骨髓均出现肥大细胞侵润。脏器型的肥大细胞在狗通常会见到原发性的皮肤病灶,在血液里可能见到肥大细胞许多肥大细胞的肿瘤细胞。先前研究显示在会阴部,阴囊,包皮和脚趾的肿瘤,临床上较恶性且较易发生转移。
MCT的副瘤综合症是肥大细胞释放胞浆颗粒中的组胺,肝素和蛋白酶等生物活性物质而引发的。在触诊MCT时,可能因肥大细胞脱颗粒引起局部发红和风疹形成,病灶还可能出现伤口愈合延迟和局部凝血异常。组胺会刺激胃H2受体,引起盐酸过度分泌和胃的活动性增强,从而继发呕吐,出血,厌食和腹痛为临床表现的胃肠道溃疡,严重时可引起缺铁性贫血,或因胃肠道穿孔而继发腹膜炎。剖检研究显示,35%-83%的MCT患犬都有胃肠炎表现,极少数情况下,肿瘤细胞突然大量释放组胺可引起急性过敏反应和虚脱。
诊断程序
皮肤MCT可通过细胞学检查确诊。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级别和临床分期是决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必要条件。
FNA的细胞学检查
通过FNA细胞学检查对MCT的诊断率为92-96%,肥大细胞容易脱落,表现为圆形的细胞特征,通过瑞氏吉姆萨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可鉴别胞浆内颗粒(图1)。分化良好的肥大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一般核仁不明显,胞浆丰富。分化不良的肥大细胞没有明显的胞浆颗粒,但是细胞核呈椭圆形,嗜碱性强,核仁较明显,胞浆界限清晰,淡染,呈“荷包蛋”样外观。肥大细胞瘤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
组织病理学变化
肿瘤细胞呈片状排列,分化良好的肿瘤细胞可看到较多量的嗜鉻型颗粒,分化不佳的肿瘤细胞会有较明显的细胞大小不一及核大小不一,细胞质内只有少量或是没有嗜鉻型颗粒,周边组织易水肿,偶尔可看到顶浆腺管腔扩张且常可见嗜伊红性球的不等量浸润伴随不等程度的胶原纤维溶解,形成均质嗜伊红样的火焰状形态,组织学上有不同的分级系统,目前最被认可的patnaik
system依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侵袭性将MCT分为3级,将第一级肥大细胞瘤定义为分化良好,第三级为分化较差,第二级介于中间。研究显示,分级与肿瘤的预后有很高的相关性。
应该在进行治疗性手术前进行切开活检,根据肿瘤的级别制定完整的治疗方案。但是如果可以达到完全切除(大范围切除可行),也可以在术后对切除的肿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还要评价手术的边界。
治疗和预后
MCT患犬可通过手术,放疗,化疗或联合疗法进行治疗。单个肿瘤进行大范围切除(肿瘤边缘与底部3-5cm范围)。如果切除完全,没有转移灶的第1级和第2级肿瘤通常不需要进行进一步治疗(患犬极可能治愈),难于切除或无法切除的单个肥大细胞瘤可以通过放射线疗法进行治疗可在大部分病例中得到很好的控制,由于放射线疗法可能引起组胺的释放,在执行之前给予类固醇是被建议的,化疗药物以类固醇为主,其可在术前给予用于缩小肿瘤大小或是在无法大范围切除的术后给予以消除残存的肿瘤细胞。。MCT一旦发生转移或扩散,很难治愈。
组织分级是影响犬MCT治疗和预后最主要的因素。根据patnaik的组织学分级系统,组织学1级至3级的肿瘤术后48个月的存活率分别为93%,47%和6%,1级和2级肿瘤患犬的平均存活时间超过1300天,3级肿瘤患犬平均存活时间为278天。并提出1级MCT预后良好,大范围手术切除并非必须.
临床分期
分
期
|
描述
|
治疗
|
Ⅰ期
|
局限于皮肤的单个肿瘤,无局部淋巴结侵润
a无全身症状
b有全身症状
|
手术切除
|
Ⅱ期
|
局限于皮肤的单个肿瘤,有局部淋巴结侵润
a无全身症状
b有全身症状
|
手术切除或放疗
|
Ⅲ期
|
多个皮肤肿瘤,或大的侵润性肿瘤,有或无局部淋巴结侵润
a无全身症状
b有全身症状
|
化疗
|
Ⅳ期
|
有远处转移的肿瘤或复发
a无全身症状
b有全身症状
|
化疗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