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05日
(2025-06-05 08:48:16)
标签:
文化教育杂谈 |
原著
第三篇
二、外源性疾病(5)
(三)外源性疾病经典案例(1)
1.排异出表法(1-2)
(接上)麻黄汤方:麻黄15克,桂枝30克,杏仁15克(研),甘草13克。以上四味,以水500毫升浸20分钟,煮沸,微火煮30分钟,滤汁;再加水200毫升,煮沸,微火煮30分钟,滤汁。两次汁混合,温服1/2。温覆取汗,要求全身有小汗,不可汗出如水流漓。汗出太多,病必不愈。要求微似有汗,保持十几小时,必热退、神清、身和而病愈,余药不必再吃。这个病只要汗出周身而不过分发汗,一剂必愈。如汗出不如法,或汗未出,则病不愈。
麻黄汤主药麻黄的作用是发汗;桂枝的作用是温通血脉,开腠理,解肌发汗,助麻黄;杏仁的作用是祛痰、发汗,是肺组织的排异药;甘草和中缓急。总之,这个方剂是发汗剂,但必须用于没有汗的症状。如病势有汗出的症状,绝对不可用。谨记!
流感是病毒性感染病,为什么不用抗毒药而用发汗剂呢?这是我们要说明白的问题:因为病毒侵入人体,生命本能的排异系统已经做出反应----欲发汗排异,所以用发汗的方剂。一次汗出,病理物质被汗腺分泌排出体外,病愈。如服麻黄汤不如法,汗不出,必不能愈,因为病理物质没被排出来。
这个治法简单明了,是按照生命规律因势利导的方法治疗。麻黄汤是治流感的第一方剂,凡是流感身无汗的,都可以根据病势考虑用麻黄汤发汗排毒。这副方剂组织得非常严谨:麻黄开汗腺,促汗腺分泌;桂枝温通血脉开胰理,协助麻黄。因为汗是从血液中分泌出来的,没有周围血管的充足供血,汗是分泌不出来的。杏仁这个东西,我们单吃十数粒之后,吐痰很滑利,治咳喘很有疗效,显然有利于肺组织的排异作用,而且其本身也有发汗的作用。这三味药以麻黄为主,桂枝为辅,杏仁为佐,甘草和中缓急,不失为天下第一发汗剂。流感发热恶寒、身痛、头痛、无汗而喘,医生用发汗药麻黄汤而治。服下药后,出汗或没出汗,鼻出血几十毫升,病愈了。这在临床上并不鲜见,然而这是什么道理呢?
张仲景对流感发热、衄血,区分了如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这种情况是说八九日以后发热恶寒、身痛的表证仍在,这是应当发汗的,用麻黄汤。服下麻黄汤后,仍发热心烦,目瞑,甚剧者,必衄血。出血了,病解除了。这个病例是吃了麻黄汤而衄血,病愈。为什么?鼻黏膜出血,也是排异反应的形式之一,同样有排异的效应。
第二种情况是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这是没经吃药而自然出血的病例。没经任何药物治疗,鼻出血数十毫升,病愈了。什么道理?排异系统促使鼻黏膜出血,病理物质排除了。
第三种情况是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血者,麻黄汤主之。这一例证是因为当发汗而没有发汗,所以导致衄血。衄血以后,病没解,仍发热恶寒,无汗身痛,于是用麻黄汤发汗治疗。
以上这三种情况说明了一个问题,即流感可以用麻黄汤发汗而愈;如果没有发汗,衄血也可以病愈;吃过麻黄汤与没吃麻黄汤都可衄血而病愈;没吃麻黄汤衄血而病不愈的,仍要用麻黄汤。
麻黄汤是为发汗,发汗是排异,衄血也是排异。流感必须排异才能痊愈,不排出异物则不能愈。衄血在流感病中,有医家称为红汗,意思是与发汗等同看待。
(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