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经方柴胡桂枝汤系列医案选编(133)
(2025-02-27 08:13:17)
标签:
文化教育杂谈 |
柴胡桂枝汤加制附片仙鹤草(28)
嗜睡3个月为哪般?
(嗜睡)
患者:李某。性别:男。年龄:56岁。初诊:2021年6月17日。
现病史:嗜睡3个月,血压高,血糖高,眠纳可,二便可,劳作汗出。
查:舌淡红、苔厚腻,脉弦浮。
方剂:柴胡桂枝汤加制附片30g、仙鹤草120g。剂量:14剂。
方组:制附片30g(捣),柴胡60g,制半夏20g,黄芩20g,党参20g,炙甘草20g,桂枝20g,赤芍20g,仙鹤草120g,生姜20g(切),大枣6枚(掰)。
煎服方法:加冷水2000mL,泡40分钟以上(泡透),大火煮开,小火再煮40分钟,去渣,余下600mL,分三次一天热服。
禁忌:牛奶、酸奶、饮料、绿豆、绿豆芽、辛辣、生冷、寒凉、猪肉等制品。
复诊:2021年7月14日,不嗜睡了,血糖亦正常了,血压处于临界值,眠纳可,有汗。
查:舌淡红、苔厚腻,脉弦浮。
方剂:续方14剂。
按:嗜睡一证,临证多见。嗜睡日久者更为广见,今日门诊,还有两例男性患者,均长期乏力、嗜睡、精力不振而丧失劳动能力。其中一例因旷日持久而致精神亦已抑郁,导致整个家庭处于崩溃边缘,患者甚至屡欲自杀。两例均以性功能障碍为伴症,殊为可叹。诊脉后,两人均为柴胡桂枝汤方证。万千症状,源于伤寒,千般痛苦,起于外感。迁延为患,乃因未得正治也。
本例嗜睡,汗出,参之脉弦浮,径取柴胡桂枝汤祛其陈感之寒。病因已除,而继发之血压高、血糖高均迎刃而解矣。
是故,何以为中医?中正、中庸、扶正也!把不正常的状态调整到不偏不倚、不左不右的状态耳!是以中医诊治应从根本出发,切不可舍本求末而见症治症,最后如乱麻般越来越乱。当此时,君或有一问,何为从根本出发而诊治?笔者曾把《伤寒论》读为《寒伤论》,是也不是?许多痼疾不去,皆因寒伤而未能及时祛除以致变症多发。一半多因病患觉无大碍不影响表面生活所致,一半也因医者不通伤寒之理而致病之根本不除。
医圣曾言:《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根本之法尽在其中,笔者二十余年临证皆在论中求之,无论脉、证、治,还是方、药、量,抑或是煎、服、忌,皆遵先师之法。每每疑难尽去时无不感叹:非是此病无解,实因不通伤寒之理也。先师之大论,字字珠玑,反复参研,疑难尽释矣。
曾如:秋季腹泻之五苓散(汤)之治、白血病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之治、厥阴寒湿之吴茱萸汤之治等均在《伤寒杂病论》中求之。临证中,窥一斑而渐次知全豹,从最初的本方能解决什么问题逐渐到达在方证吻合时可以解决万千问题的状态。多年临证,有此阐述非是要证明什么,实是想通过实践经验告诉大家《伤寒杂病论》究竟是什么面貌,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又如何能效法而用。我们也无意于统一思想,只是开拓了一点视野而已。
有关本方证的鉴别点请学习《解密中医2.0》中的论述,也盼诸君在《伤寒论》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开拓思维,进而把先贤智慧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造福一方。
(黄建明老师推荐讲解医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