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柴胡桂枝汤系列医案选编(31)
(2024-11-21 10:14:08)
标签:
文化教育 |
柴胡桂枝汤加附子(2)
患者为何“装病”?(检查不出的病)
患者:聂某。性别:女。年龄:47岁。初诊:2017年12月13日。
现病史:自述身酸痛,腰疼,手凉,鼻不畅,夜明显,自觉迁延不愈,遂赴医院检查,一天花费千余元检查费用,拿到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正常,无奈来求诊于中医。
查:舌淡红、苔略腻,脉略浮。
患者问:我何病?
答曰:听真话假话?
患者问:此话何讲?
答曰:很多人,你告诉他真话他不信,只信自己的结论。
患者说:愿听真话。
答曰:您这是感冒。
患者说:我没感冒。
答曰:您没发烧而已,是受凉了,被冷风吹了。
患者说:没感觉受凉。
答曰:疗效为王,咱拿结果说话。
方剂:柴胡桂枝汤加制附片30g。剂量:5剂。
方组:制附片30g(捣),柴胡60g,制半夏20g,黄芩20g,党参20g,炙甘草20g,桂枝20g,赤芍20g,生姜20g(切),大枣6枚(掰)。
煎服方法:加冷水1400mL,泡40分钟以上(泡透),大火煮开,小火再煮40分钟,去渣,余下600mL,分三次一天热服。
禁忌:牛奶、酸奶、饮料、绿豆、绿豆芽、辛辣、生冷、寒凉、猪肉等制品。
复诊:诸症皆愈。
患者自述原来拿着检查结果找医生,医生看完检查单,又看了一眼患者,说:你长得这么壮,生什么病呢!你这都好好的,你就是装病的!患者委屈得直流泪。
而中医只摸脉,看舌,问问情况,5剂药没花多少钱,病反倒好了。
遂答曰:无他,不新鲜的感冒而已。
按:很多人自觉身体不适,心中总有一个想法,一定要找到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有些人去医院做各种检查,最终各项指标正常。其实,这样落空的人还是幸运的,没有办法的时候还会想到找中医试一试。此证身酸痛,腰疼,为肢节烦疼;鼻不畅,夜明显,则为遇寒加重,且有寒热往来、休作有时之意;手凉,故加制附片,以固其阳。一方所用,不适皆消,整体观耳。
医圣论治,皆从看得见的地方着手。如《伤寒论》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其中口苦、咽干、目眩均为直观的感知,是看得见的开阖之处,从这些看得见的再去推演看不见的地方,由是少阳为枢机不利之证。故而,中医论治皆从“吃、喝、拉、撒、睡”最为直观的角度着眼,是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也。
又按:人皆以发烧与否来判断自己是否感冒。殊不知,外感风寒者,发热、头痛、身痛、恶寒、汗多、无汗、鼻不畅、干呕等,皆或有之。盖因发烧之症状或至危重,故而渐入人心。他症或不至危亡,故而可置之不理吧。可是我们也当知,痛之过久或可引邪入脏;怕冷之证长期伴随则厚衣常伴且易受风寒,久则与常人生活状态异样或至心情不畅;经年汗多则亡津液、抑或亡阳;久不汗出,轻则皮肤疾患常发,重则代谢失常导致脏腑疾患;鼻不畅则鼻炎,因而头晕脑涨,常年不清醒,抑或出现吭鼻、吭嗓之怪病;干呕则气机不畅,久则消化系统疾病频发;等等。外感之证非发热一证,医者临床亦当知其道、明其理、持其治法,如此方可消百病于无形、救民众于水火。如若不然,病情自当迁延,杂病丛生而出难治之症。此非行医济世之初心,也非医者之本性。
(黄建明老师推荐医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