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彦《大医至简—伤寒论》评注选系列(37)
(2024-05-23 09:11:17)
标签:
文化教育 |
黄儒兴整理
闻道人评注
阳脉涩、阴脉弦——津血少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
脉的位置,寸偏反应阳的问题,且浮取偏阳;反之偏阴。脉涩如何解释呢?《濒湖脉学》里形容是“轻刀刮竹”,用刀刮竹子会有磕磕绊绊的不流畅的感觉,自来水管里没水了也会有这种擞动。严重的涩脉是血行有阻滞,比如癌症就会现这个脉象。这里是轻微的涩脉,主的是血少。【脉象,是现象,通过现象看本质。】
“阴脉弦”,脉之尺偏反应阴的问题,沉取偏阴。弦脉如何解释呢?就是像琴弦一样绷直。弦脉是主饮主寒主气滞血瘀。弦脉临证很多见,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弦脉出现的机理。弦脉事实上是脉象亢盛起来的一种表现。有饮有寒有淤,人体就要亢盛起来调动气血去攻,攻之不下,脉便会一直绷着,与有表证要现紧脉是同一原理。如果血充足,脉亢盛起来就是滑脉,滑脉的触感是血液像珠子一样流利地从血管里通过;如果血不充足,又要亢盛起来,就只能摸到脉管绷紧,里面的血却鼓荡不起来,这就是弦脉出现的机理。弦脉如果回到正常的状态应该是缓或偏弱的脉,所以弦脉常属于虚的范畴。有时候会有弦滑脉出现,这是因为津血虚不明显,于是弦和滑同时出现。弦脉如果兼有滑象,有力的象,或沉取有实象,是不能定为津液虚或阴证的。
【这是分析脉象,思辨现象,是为了探求本质。津血物质不是生命的本质,生命功能却体现着生命的本质。从功能而论,弦脉是气机功能紊乱、自主功能紊乱、本能系统紊乱的脉象。其本质是交感神经亢进的脉象。无论津血多少,出现弦脉就证明着功能紊乱了,哪里的供血都不足了。并不是津血多就供应得上,津血少就供应不上的问题。这是核心问题。如果功能出现了问题,即便是津血够也未必能解决问题。可见过分强调津血是有失偏颇的。】
涩也好弦也好,总之是津血少。津血少而又有外邪,气血要去体表攻邪,腹内的津血就不够了,于是“腹中急痛”,这是腹部的筋腱缺少津液在痉挛。人体只要痛,津血就会往痛的地方汇聚,这也是人体争夺气血的一种自保功能。
【腹中供血不足是功能的问题。强调功能并没有忽略津液。强调津液却忽略了功能。要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人体只要痛,津血就会往痛的地方汇聚。这种自保功能紊乱了,津血就汇聚不过去。】
说到涩脉,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曾经有一位叫杨文魁的北京老大夫,到瑞典去看儿子。瑞典的市长听说中国来了个神医,市长会都不开了,来看望他,并且带来了六个患者。老大夫不懂英文,只挨个摸脉,一摸就说是癌症,说对了。一直摸到第五个都是癌症,都说对了。老大夫心想,这不是试我吗?于是成心露一手,摸到第六个的时候,他说这个人五个星期后会死。后来果然五个星期后就死了,怎么救都没用。老大夫摸的就是涩脉。这个脉比较难掌握,手感不好找。秋天常会现轻微的涩脉,大家可以趁这个季节体会下。
【学习脉法达到这个水平是很难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