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希彦《大医至简—伤寒论》评注选系列(28)

(2024-05-12 07:49:53)
标签:

文化

教育


黄儒兴整理

闻道人评注

 

小柴胡汤

37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小柴胡汤方

柴胡 半斤 黄芩 三两 人参 三两 半夏 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切) 各三两 大枣 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小柴胡汤是临证用途最广的一个方子

这一条讲小柴胡汤。这个方子很重要,可以说是临证用途最广的一个方子。为什么呢?因为它是治半表半里的阳证,也就是少阳病的主方。半表半里涵盖的是除表与里之外的广大区域,三焦系统和大部分脏腑都在这个区域,各种疑难杂症也大多在这个区域。

【这个区域,就是一个病位,一个整体病位。更准确地说,这不是区域,而是一个气机功能系统、一个三焦气机功能系统。少阳无体。】

西医治疗往往会让人体陷入阴证

为什么疑难杂症多在半表半里?因为表病相对来讲没那么复杂,万病若能出表都是好事。偶尔长湿疹长皮肤病是好的,说明病出表了,毒素出来了,里面就无事了。长疮长疔更好,记得小时候常见有长疮的,尤其是春夏之交的时候。现在长疮的少了,生癌的就多了。是不是跟抗生素有关系?很难讲,先不说化学毒素的伤害和沉积,吃过西药片的都知道,一般来讲是很苦的,用中医的角度来看都是苦寒的东西;大量的水直接从血管输入身体也会造成阴寒,因为水是阴性的。所以西医治疗往往会让人体陷入阴证。阴证有个特点,诸如发烧疼痛炎症之类的排病反应比较少,患者自体感觉没那么难受。病入了里,身体里面没有神经,当然也没那么难受。很多人输了液觉得舒服些了,其实是阳证治成了阴证。当时舒服些,随后又会造成别的疾病,所以现在长期依赖医院的患者特别多,疑难杂症和恶疾也特别多。

【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很大程度的臆测。并没有把握住化学药物对于阳系统、功能系统、自主功能系统、本能系统造成的紊乱。这个紊乱是疑难杂症和恶疾的基础。不是排病反应比较少,而是紊乱发生之后,功能低落之后,根本出现不了排异反应。】

进入半表半里的根源在脾胃

为什么病会从表进入半表半里呢?根源在脾胃。《伤寒论》是以脾胃为中轴来看待人体的。脾胃好比车轮的轴心,其它的地方好比车辐,车辐是围绕车轴运转的。当脾胃弱了之后,津液能量化生不够了,无力将病邪排出于体表,病邪就会入内。如果在半表半里这个区间僵持住了,就产生了半表半里证。

【非也。说脾胃是中轴,这是中医在旧时代的说法。主管中轴的是什么?统领脏腑的是什么?是阳系统,是自主功能系统。整个自主功能系统的紊乱是某一个脏腑能决定的吗?小柴胡汤是调节气机功能的方剂,不是补充津液能量的方剂。气机功能紊乱是慢性功能性疾病的共性,所以用途最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