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郭生白大医方药论4外源性疾病发汗法方论4(小青龙汤)

(2023-09-03 16:32:46)
标签:

文化

教育

小青龙汤行云布雨:  心下有水气的感冒

辨证:发热恶寒,头疼无汗,有水气

处方: 麻黄15克、桂枝36克、白芍30克、甘草15克、干姜15克、细辛9克、五味子20克、半夏25克,成人两次分服

小青龙汤方解

发热恶寒,头疼无汗,有水气,这是小青龙汤证。水气的表现有干呕干咳噎,且有昼轻夜重特点,下利也是水气表现。小青龙汤,麻黄桂枝发汗的,干姜、细辛、五味子是去水气的但是它们所作用的部位,不太一样。干姜和五味子,还有半夏,作用在胃肠,半夏偏于在胃,干姜五味子偏于在肠,细辛偏于在肺,各有所偏。这几味不管水气在心下,还是在肺在肠,都有同样的排异作用。小青龙汤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发汗解表,干姜细辛五味半夏以散水气逐饮邪。汗出表解水气随汗而宣散。水气散喘咳呕噎下利及小便不利等自解。

小青龙汤证不用茯苓

小青龙汤证为什么不用茯苓?茯苓是利小便、化气、利尿第一个药。这张方子不用茯苓,因为麻黄桂枝细辛这些药都是发汗的,是要从汗里往外排,这时候再利小便,就破坏了发汗的排异机制,水液从内部走不支持排汗了感冒的病毒不能从汗腺排出来,它是不会向内走的,它趋势是向外的,所以不能用向内的方法破坏它向外排异。麻黄桂枝发汗,水气从汗里排出去,这是小青龙汤的意义。

区分肠炎下利与水气下利:大小便和体温

区分肠炎下利和小青龙汤证下利如痢疾和肠炎,肠炎和痢疾发烧,大便次数增多,拉稀,肚子疼,肠炎有的是合并胃炎,急性胃炎又吐又泻,发烧,有时候身疼,这病毒性的。有水气的下利是不发烧,大便稀,次数多,常常有腹中痛,这是一个区别。

还有一个水气病的下利,小便不利肠炎也小便少,都从大便把水排出来了,小便当然少了。但肠炎尿少的同时尿赤,尿有颜色,胆红素的颜色非常地浓重,这是肠炎。有水气的尿少,是清白的

而且有水气病的脉搏细无力,肠炎脉搏频率是快的,就是脉数,或者是脉浮,这是和肠炎的区别。

小青龙汤证也发热,发热恶寒,头疼身疼,这个下利,还有别的症状,说明他有水气,比如:小青龙汤证的大便,没有肠炎的腹疼、下重、下坠,也没有小便短赤。

半夏干姜细辛五味治水气有分工

流感并发水气病,仍以麻黄汤发汗排异。并发的水气病用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散水气。麻黄、桂枝发汗为主,细辛通九窍利百脉,散水气助麻黄发汗;干姜、五味子、半夏都是治心下水气的药;对下痢用干姜、五味子来主水气下流;呕、噎用半夏、干姜逐心下的水气。流感发热身疼无汗,必须发汗排异方可痊愈。如其人有水气病,则很难发汗。凡有水气的人,水储留于组织中,代谢有障碍,汗不易出,麻黄、桂枝难以发汗成功,加细辛、干姜汗自可排出。细辛辛温通九窍利百脉,助麻黄、桂枝发汗,从汗液散发水气。

干姜、五味子这两味药治水气,细辛也治水气,但它所作用的部位不太一样。干姜和五味子半夏,作用在胃、肠,半夏偏于在胃,干姜五味子偏于在肠,细辛偏于在肺,各有所偏。细辛吃了以后能起死肌,组织里有水气,运动非常地低,水代谢不下去,吃了细辛以后能运动,水就能代谢出去了,这是细辛和干姜起的作用,散水气,它叫散水气,细辛不是有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