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伤寒论》厥阴病证治分享21(阴阳易病差后劳复2)

(2023-08-20 16:09:51)
标签:

文化

教育

3.伤寒差以后更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本条在原著第394条。师说,此条差后发热是余热未清,若有少阳证,如喜呕、不欲饮食、心烦、口苦、咽干、胸胁满、脉弦细等之一的,可与小柴胡汤。脉浮发热可与柴胡桂枝汤或桂枝汤取微似汗。若脉沉实发热大便燥或有宿食的可选择大柴胡汤或枳实栀子加大黄汤或调胃承气汤酌情治之。

4.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牡蛎泽泻散主之。

本条在原著第395条。大病指伤寒类疾病,新差气虚,下焦气化失常。腰以下有水气宜利小便,陆渊雷先生说:“牡蛎泽泻散实肿阳水大验。不必腰以下肿,也不必大病差后。”这是先生的临床经验。

牡蛎泽泻散方:

牡蛎  泽泻  葶苈子  商陆根  海藻  蜀漆  瓜蒌根各等分

上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于臼中治之。白饮和服1克,日三服,小便利,止后服。

此方治表里上下水气,但需为阳性之水,若虚寒之水气不可用。师说:每服1克量甚小,可量病人虚实稍加用方好。

5.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本条在原著第396条。喜唾,口腔分泌较多的黏液,类似吴茱萸汤的涎沫。从理中丸逆推测病情,此证当是胃寒。说胸上有寒而不说胃寒,是言其影响的部位。理中丸温补胃气之剂。

理中丸方:

人参  干姜  白术  甘草各42克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100毫升和一丸,研碎温服之。

注:干姜温中止利,白术健脾燥湿,人参补中气,甘草和中。此方治胃寒喜唾,亦有温中健脾祛湿之功。(待续)

(此处所讲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本人恩师郭生白大医所著的《伤寒六经求真》,根据本书产权代表的声明,书中内容可以用于公益传播,如果从事营利性活动应当经授权,本人传播的中医知识,纯属公益,不带任何盈利性,目的是:把大德们的临床经验传播给大家,让大家有病自己治,免受庸医危害。由于水平有限,阐述的内容肯定有不到之处,恳望智者、大德指导、指教,末学将不胜感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