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太阴病证治分享10(太阴病阳虚里寒病势2)
(2023-07-22 07:28:40)
3.下利腹胀满,身体疼者,先温其里,后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本条在原著第372条厥阴病中。本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若脉沉细微弱恶寒的下利胀满为太阴病,身疼恶寒为少阴证,是太阴少阴并病。二阴并病为表里虚寒,应先温里。利止而后身疼脉浮的才能以桂枝汤解表,如第1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之理法。如果利止后身疼脉沉恶寒的决不可用桂枝汤攻表,应在少阴法中求治。
上三条合看,脉证理法相互发明,可看出用桂枝汤治太阳身疼而非治少阴身疼。若太阴下利合并少阴身疼之证侯,服四逆汤后利止则身疼可解。若利止身疼不止的,凡脉浮的为太阳表证。这也是为什么在首条中指出“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的原因;第二条中指出误下太阳,第三条中指出可不必因误下,凡太阴下利而兼表证身疼的,皆用此法。此三条应作一条看。四逆汤见少阴篇中。
4.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本条在原著第385条霍乱篇中。恶寒脉微下利是太阴与少阴合病过程。脉微下利是里寒,脉微身疼是表寒,表里虚寒为太阴少阴合并。利止后恶寒脉微则不是病欲解的症候,是肠内容物亡失已尽,未可利之物而止,所以说“亡血也”。此证恶寒脉微而不利,或有身疼或无身疼,是四逆证。所以加人参以补气血,益血脉,鼓舞胃气,“亡血”二字并非亡失红色的血液,是指下利亡阴而言。
四逆加人参汤方:
甘草28克(炙)
附子一枚生用 干姜21克
人参14克
上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4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待续)
(此处所讲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本人恩师郭生白大医所著的《伤寒六经求真》,根据本书产权代表的声明,书中内容可以用于公益传播,如果从事营利性活动应当经授权,本人传播的中医知识,纯属公益,不带任何盈利性,目的是:把大德们的临床经验传播给大家,让大家有病自己治,免受庸医危害。由于水平有限,阐述的内容肯定有不到之处,恳望智者、大德指导、指教,末学将不胜感激!)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