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伤寒论》合并病证治分享5(伤寒阳性过程的合并病2)

(2023-06-06 15:23:34)
标签:

文化

教育

2.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本条在原著第234条(阳明篇)。此条为太阳病与阳明病合并。身热多汗因里热之势盛,脉迟乃因汗出过多,此为阳明里热证。发热微恶寒是太阳表证未解。表证未解不可下,下之为逆。以桂枝汤先解太阳之表,表解后若阳明证不除,再议治阳明。太阳与阳明并病先解太阳。桂枝汤方见太阳病。

3.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本条在原著第235条(阳明篇)。此条为太阳病与阳明病合并。文首冠以阳明病说明胃家实的所有症状,为心烦腹满不大便等。脉浮无汗而喘为太阳证。此处是省文,略去了太阳、阳明症状。因太阳忌下,因此,太阳与阳明合并治从太阳,所以用解太阳之表的汗法。这点一定要记住,太阳病有汗病势用桂枝汤解肌,无汗病势用麻黄汤发汗。即便在并病中也不能违反原则。麻黄汤方见太阳篇。

4.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潮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本条在原著第240条(阳明篇)。病人烦热即发热心烦。汗出则解是自汗出而热解一时,之后发热如疟状。如疟则不是疟,疟为先寒后热发作有时。此证寒热无时间规律,自汗出则解,解而又作。如果发烦热为每日晡时,则完全是阳明病,脉若实(实为长大有力)者是里有燥屎,用下法。如果发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脉浮虚者为太阳与阳明并病,宜发汗,用桂枝汤。张仲景对于阳明可下证必脉证相参后决定,总是以谨慎的态度用大承气汤。

若病人日晡潮热而脉浮虚,脉浮表明仍有向表的趋势,是太阳表邪尚未尽解,所以仍以桂枝解肌以治太阳。虚脉为浮而软的体象,有血虚的征象,所以宜用桂枝汤温通血脉解肌法,先治太阳未尽之邪,不可用下法。《伤寒论》有“腹满体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为亡血,下之则死。”

以上四条为太阳与阳明并病的治法:先治太阳,自汗出的用桂枝汤,无汗的用麻黄汤发汗,太阳表解后,有阳明证用阳明法治疗。(待续)

(此处所讲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本人恩师郭生白大医所著的《伤寒六经求真》,根据本书产权代表的声明,书中内容可以用于公益传播,如果从事营利性活动应当经授权,本人传播的中医知识,纯属公益,不带任何盈利性,目的是:把大德们的临床经验传播给大家,让大家有病自己治,免受庸医危害。由于水平有限,阐述的内容肯定有不到之处,恳望智者、大德指导、指教,末学将不胜感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