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伤寒论》辨少阳脉证治分享2(概说2)

(2023-05-10 22:08:33)
标签:

文化

教育

病位是个具体的东西,不是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东西。确定少阳病的病位,必须从少阳病理过程本身所显示出来的处于病理的组织器官来了解。脱离实际的推理,不可能产生有价值的东西。

那么,少阳病的病位是什么呢?我们从少阳病的提纲来找答案,提纲说:“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如果是少阳病理过程的实体,那么病位、病性、病势,必然自在其中。病理特征,正是病位病性病势的特殊性质。如,口苦症状,现代医学证明:由于胆汁代谢失调,而溢于肝血循环而至口腔导致口苦。咽干是由于三对唾液腺(腮腺、舌下腺、下颌腺各一对)唾液分泌大量减少,导致咽及口腔有干燥的感觉。目眩,《灵枢经•卫气篇》说:“上虚则眩”。临床中,目眩常与头昏相伴,常在脉弦细情况下出现。脉弦细是少阳病的典型脉象,这种脉是血管收缩的表现。由于脉细输送的营养就少,造成目眩。

从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细来看少阳病位,胆汁代谢失调、唾液分泌减少及血管收缩,共同的病理机制应是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调节失常,协调关系受到破坏。病机就是,植物神经调节失常,而致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失调,这是少阳病理过程一切病症的发生机理。少阳病的病位是植物神经。少阳病理阶段的主要症状还有:胸胁苦满、往来寒热、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等。张仲景讲:“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胸胁苦满是胸胁部自己感觉的症状,表现为呼吸深度不够。所以在此过程中常可见到反射性地深呼吸(长吁气)。心烦喜呕:心烦是情绪郁闷不快,这和大脑皮层与皮层下的植物神经失调有关。喜呕和默默不欲饮食是消化系统器官的分泌减少与运动减弱所造成的消化吸收障碍。往来寒热是少阳证特有的热型,即先寒后热,寒时恶寒颤抖而体温不高,热时发热体温升高而不恶寒,寒往热来,汗出而退。这不同于太阳病的发热恶寒,也不同于阳明的发热恶热。往来寒热,是因体表血管收缩而致,而血管收缩又根源于交感神经的活动失常。少阳病的脉弦细是体表血管收缩的证据。这些症状都反映着同一病机——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调节失常。其病理阶段就是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调节失常的阳性过程。(待续)

(此处所讲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本人恩师郭生白大医所著的《伤寒六经求真》,根据本书产权代表的声明,书中内容可以用于公益传播,如果从事营利性活动应当经授权,本人传播的中医知识,纯属公益,不带任何盈利性,目的是:把大德们的临床经验传播给大家,让大家有病自己治,免受庸医危害。由于水平有限,阐述的内容肯定有不到之处,恳望智者、大德指导、指教,末学将不胜感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