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辨阳明脉证治分享32(继发性杂病)
(2023-05-07 07:54:04)
标签:
文化教育 |
阳明病发展过程的继发性杂病,非伤寒病因造成的病理过程。但由于这些继发症候与阳明病有着连续关系,所以是伤寒病的临床学应有的内容。郭老编排过程中,在伤寒六经中析出杂病部分,列于本经篇末,以利读者学习。
五、热淋
热淋就是急性泌尿系统感染,继发于伤寒阳明病过程中。
1.
本条在原著第223条。此条与白虎汤证、五苓散证需要鉴别开。阳明病的白虎汤证脉浮发热渴欲饮水,有汗出而无小便不利。五苓散证因水停心下气化不行,虽有脉浮发热小便不利,但有水入即吐不同于猪苓汤证。猪苓汤证是泌尿系统感染的炎症过程。由于感染而引起脉浮发热汗出,因发热汗出所以渴欲饮水。小便不利是由于泌尿的炎症所致。此证在膀胱有潴留的尿液,并有血液及浓球。所以在治疗上不同于五苓散。五苓散是温化利水法;猪苓汤是清热滋阴利水法
猪苓汤方:
猪苓去皮
上无味,以水800毫升,先煮四味,取400毫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140毫升,日三服。
注:猪苓甘平清热解毒,泻膀胱火,利小便。茯苓利小便止渴。泽泻泻膀胱火,消肿利小便。滑石通窍利水治淋。阿胶滋阴利尿治血淋尿血。猪苓汤与五苓散皆为利尿方剂,五苓散为通阳化湿,消心下之停水。猪苓汤为清热解毒消肿利窍,以泻膀胱潴留之尿。
2.阳明病,多汗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本条在原著第224条。这一条是承上条而说,以阳明病多汗而渴区别于猪苓汤证的渴欲饮水,意在阳明病不可用猪苓汤竭其津液。阳明病与猪苓汤证为不同病种,阳明病是伤寒胃家实的病机,由于邪热伤津亦有小便短赤的表现,而猪苓汤为泌尿系统感染而小便不利。猪苓汤的小便不利为排尿困难,如涩疼、滴沥、血尿、脓球等。阳明病有尿量减少,而猪苓汤证是排尿障碍。阳明病与猪苓汤证皆有发热汗出,阳明病汗多而猪苓汤证汗少。阳明病与猪苓汤证各有腹证:阳明病之腹满硬疼部位在绕脐部或结肠部;猪苓汤证在关元处膀胱部位胀满而疼或有压疼,临床参考腹诊当不致误。
猪苓汤为继发于阳明病阶段的热淋症。
(此处所讲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本人恩师郭生白大医所著的《伤寒六经求真》,根据本书产权代表的声明,书中内容可以用于公益传播,如果从事营利性活动应当经授权,本人传播的中医知识,纯属公益,不带任何盈利性,目的是:把大德们的临床经验传播给大家,让大家有病自己治,免受庸医危害。由于水平有限,阐述的内容肯定有不到之处,恳望智者、大德指导、指教,末学将不胜感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