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伤寒论》辨阳明脉证治分享30(继发性杂病)

(2023-05-04 08:56:09)
标签:

文化

教育

阳明病发展过程的继发性杂病,非伤寒病因造成的病理过程。但由于这些继发症候与阳明病有着连续关系,所以是伤寒病的临床学应有的内容。郭老编排过程中,在伤寒六经中析出杂病部分,列于本经篇末,以利读者学习。

一、黄疸病

二、热入血室

热入血室是妇女在伤寒过程中值经期所发生的子宫蓄血性炎症过程,为伤寒过程中的继发性杂病。

4.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进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本条在原著第144条。上面三条,皆经水适来,此条为经水适断。经水适来之证皆不药自愈,唯经水适断证须以小柴胡汤主治。这是它特殊病理所决定的。

在伤寒的抗御过程中,由于体温调节排汗而是体液渗出血管影响血液浓度,同时在抗御过程中产生的酸性代谢物质,变更血液胶体的化学物理性质而引起血红球的黏连;还有其他原因都会引起局部淤血。妇人伤寒在月经期间,在上述原因作用中则会造成子宫局部淤血,即所谓“热入血室”。由于淤血及其他代谢物质对子宫内膜组织的破坏和腐败而产生有毒物质进入循环,使大脑神经受累而发生谵语等症。

热入血室之证候,是伤寒过程中子宫淤血。“经水适来”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谵语,可刺期门而病解。又“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可自愈。从脉迟、胸胁下满、谵语可知为淤血蓄于子宫,且已经破坏腐败产生有毒物质进入循环。经水适来,郭老认为不是月经周期性来潮,而是淤血破坏被子宫排出而下血,淤血下尽则病解。身凉、谵语不是阳明病,昼日明了暮则谵语证明为淤血,根据中医之经验,凡血病则昼轻暮重。

在热入血室的病理过程中,“经水适断”,郭老认为也不是生理经尽而止,而是蓄血的开始。如“妇人中风七八日”而“续得伤寒发作有时经水适断”,由此可知,因经水断而续发寒热。所以张仲景说“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这是由于经水来潮而血结子宫,经水适断即经水中断。因是子宫蓄血的开始,蓄血尚未破坏腐败,所以只发寒热,而未谵语。随着时间的增加,蓄血腐败则谵语妄见。热入血室之证,下血谵语如见鬼状,病情甚于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但经水适来表明淤血排除,所以虽病剧必不药自愈。经水适断发寒热之病情虽轻,但经水适断经血初结,必待气机通调,淤血排除,方能病愈。

热入血室四条,须合起来看才能看到征候的全面,不可执一面而解。所谓“分之而见其偏,合之而见其全。”郭老讲:“对于《伤寒论》条文,需从病理上刻意求其真义,不可拘泥一字一句,望文生义,做些脱离实际的空谈。”血室即子宫。

(此处所讲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本人恩师郭生白大医所著的《伤寒六经求真》,根据本书产权代表的声明,书中内容可以用于公益传播,如果从事营利性活动应当经授权,本人传播的中医知识,纯属公益,不带任何盈利性,目的是:把大德们的临床经验传播给大家,让大家有病自己治,免受庸医危害。由于水平有限,阐述的内容肯定有不到之处,恳望智者、大德指导、指教,末学将不胜感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