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伤寒论》辨太阳脉证25(无汗病势)

(2022-05-23 11:02:33)
标签:

文化

教育

48、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本条在原著第40条。此条是心下有水气并发症的病案,郭老讲:“此条伤寒表不解指脉浮发热恶寒之表证。”也就是说仍然是太阳病无汗的特征,并且并发心下有水气。心下有水气,并非指哪个脏器有水气,而是指这个区域。水气和停饮不同,停饮是消化器官停潴之液体,水气是组织中渗出之液体。有水气宿疾的人,感伤寒常并发水气病。因水气在组织中,所以咳而少痰,干呕无物,时而咽中雍噎,小便不利,气短而喘等,以上四个或有之症就在小青龙汤主治范围内,可以用小青龙汤进行治疗。水气病是很多人都会发生的病症,是代谢机能低落造成的。特别是现代一些中年人、老年人,发生几率比较多。

小青龙汤方:

麻黄42  芍药、桂枝、甘草、干姜、细辛各42  五味子、半夏各100毫升

上八味,以水2000毫升,先煮麻黄减400毫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若渴去半夏,加瓜蒌根42克;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56克;若喘去麻黄加杏仁100毫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本方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发汗解表,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散水气逐饮邪。汗出表解水气随汗而散掉。随着水气的散去,喘咳呕噎下利及小便不利等自解。郭老讲:“方中的加减法浅露而不切病理。”也就是说,后面的加减法非仲景文字,很浅露,且没有实用价值,后面也有读者怀疑的注语。

小青龙汤郭老自己在临床实践中习惯用量:

麻黄15克、桂枝36克、白芍30克、甘草15克、细辛9克、五味子20克、半夏25克,成人两次分服。

本方不能用茯苓,茯苓利尿,有下之意,本方意在汗解,因此不用茯苓。

49、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本条在原著第41条,是承接上一条说的。上条说伤寒表不解是说曾经发汗而表证不解。表证之所以不解的原因,是因水气障碍抗病之故。此条是伤寒心下有水气,是有发热恶寒无汗之表证并发心下有水气之症,郭老说:“是未经发汗的。”有水气之证,本条可与上条相互印证。不论是曾经发汗,还是未经发汗,只要发热恶寒无汗之表证与并发心下有水气的,都用小青龙汤来治疗。服汤已渴者等十二个字,郭老说:“是仲景的注语。指服小青龙汤后而渴,因心下有水气,则发热不渴;水气已去则当渴。寒指水气。仲景常以寒与水饮互称。”

上面的葛根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讲的是无汗病势,且有并发症的证治,虽然各有特殊的症状表现,但他们的同一性就是都有:发热恶寒脉浮无汗,所以都以麻黄汤发汗为原则,加减它药对特殊症进行治疗。

下面讲不能发汗的情形。

(此处所讲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本人恩师郭生白大医所著的《伤寒六经求真》,根据本书产权代表的声明,书中内容可以用于公益传播,如果从事营利性活动应当经授权,本人传播的中医知识,纯属公益,不带任何盈利性,目的是:把大德们的临床经验传播给大家,让大家有病自己治,免受庸医危害。由于水平有限,阐述的内容肯定有不到之处,恳望智者、大德指导、指教,末学将不胜感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