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伤寒论》辨太阳脉证治分享6

(2022-04-21 14:58:21)
标签:

文化

教育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本条为病性的辩证指标。凡是病有发热的便是阳性病理过程。发热表明功能亢进与代谢增高。师讲:“这种病理反应是在机体器官功能强盛和体液充实的条件下产生的。如太阳病的发热恶寒,阳明病的发热恶热,少阳病的往来寒热,都是在机体功能强盛的条件下的抗御反应。”凡是病无热恶寒的便是阴性病理过程。体温低落的恶寒表明功能衰退、代谢减低,是在机体器官衰弱和体液亏虚的条件下产生的病理反应。如少阴病恶寒四肢逆冷;太阴病的手足冷;厥阴病的厥热胜复,都是精气已夺,功能衰弱的表现,都是阴性病理过程,但是因病位的功能特性不同而有不同的寒型。

郭老说:“以发热与无热作为病性的辩证指标,不能看作是绝对的东西。”“在临床中,需要透过发热与恶寒这一现象去看功能盛衰的本质,才能保证辨证无误。”就比如真热假寒和真寒假热:阳性病当体温调节中枢发生机能性障碍时,出现真热假寒,以及阴性病理过程中当阴寒过盛时,出现的真寒假热,也就是格阳、格阴,则需要通过其它脉证的辨析,看到阴性与阳性的病理本质,方不致被假象所蒙蔽。

郭老说,本条中七日愈、六日愈是出于热病理论,这种理论是违背伤寒论的,毫无可取之处。这很可能是后世所加,对我们辨病、治病、临床没有实际意义,由此看来,明辨是非很重要,对我们这些初学者,意义很大。

(此处所讲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本人恩师郭生白大医所著的《伤寒六经求真》,根据本书产权代表的声明,书中内容可以用于公益传播,如果从事营利性活动应当经授权,本人传播的中医知识,纯属公益。由于水平有限,在阐述的内容肯定有不到之处,恳望智者、大德指导、指教,末学将不胜感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