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辨太阳脉证治分享5
(2022-04-20 09:47:50)
标签:
文化教育 |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瘲;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郭老讲:“本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一段文字是仲景区别伤寒与温病的指示。”他讲到:“太阳病并不概括温病,六经只是伤寒的六经,决不是一切热性传染病的六经若认为文首冠有太阳字样即认定为太阳温病,是不解伤寒文字。太阳病已有定义:‘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凡具这一性质的即太阳病,否则便不是太阳病。本条太阳病三字之意当是似太阳病而非太阳病。”太阳病脉浮头疼发热恶寒,既然冠以太阳病,说明此证亦脉浮头疼发热但不恶寒。太阳病不渴,此证发热而渴。文首虽冠以太阳病字样,而症状并不是太阳,也不是伤寒这一种病。前面说过,太阳病实际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感冒,温病和感冒不同。郭老讲:“仲景分六经是为伤寒立法,并不论温病,只出此一条鉴别法,所以并不出温病治法。”伤寒与温病是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理过程,有不同的治疗法则与方药,所以伤寒与温病必须严格加以区分、鉴别。郭老引用了清代吴鞠通先生的话:“伤寒非汗不解,最喜发汗;伤风亦非汗不解,最忌发汗,只宜解肌;此麻、桂(就是:麻黄汤、桂枝汤)之异其治,即异其法也。温病亦喜汗解,最忌发汗,只许辛凉解肌,辛温又不可用,妙哉导邪外出。”师讲:“若发汗”以下文字,不是张仲景文笔。张仲景没有试治这种病例,且后面的叙述,师说“不成文法”。不过有一点,我们要知道,且要谨记:发汗、利小便、火熏之法皆是违反温病治疗原则的治法。需要用透表法来治,后面我们会讲到。
(此处所讲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本人恩师郭生白大医所著的《伤寒六经求真》,根据本书产权代表的声明,书中内容可以用于公益传播,如果从事营利性活动应当经授权,本人传播的中医知识,纯属公益。由于水平有限,在阐述的内容肯定有不到之处,恳望智者、大德指导、指教,末学将不胜感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