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读书心得

(2017-06-06 10:35:04)

    前两年,我有幸观看了王崧舟老师执教的一节公开课《去年的树》,王老师的课堂充满诗意,让听众仿佛在看一出优美动人的音乐剧,结构分明,旋律优美,语言动人。听了这节课,让我对王老师充满敬意,对语文课堂充满憧憬,因此,我利用假期阅读了《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一书,走近了王老师的诗意语文课堂。

    书中通过王老师的课例向我们细细阐述的诗意语文的内涵,告诉我们诗意语文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概念,那就是——语感。这也是整本书读完对我触动最大,感受最深,思考最多的地方。语感,其实就是一种对语言的感觉。语感只能从自己的心灵深处慢慢地滋生起来,语文教学也是遵循这一规律,用优秀的言语作品去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思维的语感,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听说读写实践,使学生走向现实生活,丰富学生的精神领域,最终使学生成为一个追求真、善、美的人。

    书中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原点”。正因语感的发展最终是由学生自己的语言实践来获得、积淀的,所以,语文教学应该把发展语感的主动权给还给学生。作为语文教师,主要不是教导学生、控制学生,而是通过课文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感训练平台,还学生以自主发展语感的时间和空间。

要把发展语感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必须构建一套能使学生自主、充分、积极地发展自身语言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体悟语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运用语言,习得语感。

书中记录了王老师执教《一夜的工作》的教学实录,课始,王老师带着激情而内敛的情感,抑扬顿挫地朗读了宋小明的诗《你是这样的人》,一下子就把人们对总理的怀念、爱戴、崇敬之情展示在了学生面前,营造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诗一般的情感氛围和基调。有了这样的氛围,有了这样的基调,孩子们就能充实地、自主地、舒展地、诗意地生活在课堂上,进而享受学习的美丽与精彩。在学生充分初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紧扣住了“极其简单”这四个字,让学生体会简单前面为什么要加上“极其”?而不是“十分、非常、很”?这引导的过程处处体现了王老师的教学智慧,层层深入,不着痕迹,水到渠成。最后,王老师一句精妙的导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一种“极其不简单”的东西在我们心中涌动,是什么?是什么让你感受到了极其不简单?把学生引向更深处,触摸到了文章的主旨。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从书中记录的课堂实录中可以看出,“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这四点,反映了语感习得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感受是前提,领悟是关键,积累是基础,运用是目的。在具体操作中,还应该注意还学生美读吟咏的时间和空间,还学生比较揣摩的时间和空间,还学生触发贯通的时间和空间,还学生欣赏评价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还”得越主动,学生的语感发展就越有效。

归根结底,不容置疑的是在精彩的课堂之中包含着王老师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自己对文本深入的理解,还有课堂上信手拈来的智慧,没有这种种功底,就不会有这种课堂的神韵与魅力。我们不能只从表象去模仿王老师,应踏踏实实修炼内功,不断提升内在的文化素养,不断超越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