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古建家园
古建家园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8,943
  • 关注人气:1,4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建筑鸱吻的历史与作用

(2025-03-11 16:32:48)
标签:

中国古建筑

鸱吻

建筑构件

屋脊

琉璃

分类: 古建中国

鸱吻又名螭吻、鸱尾,是中国古建筑上最常见的一种建筑构件,一般用在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作为装饰。鸱吻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最初被称为鸱吻,后世的文献记载中也有螭吻、蚩吻等名称出现。

传说龙生九子,鸱吻是其中之一,龙生于水,飞于天,人们把它放在屋脊上,除了用作建筑装饰物,也有防火的寓意。鸱吻一般是用琉璃做成的,琉璃为防火材料,不易引起火灾。

中国古建筑鸱吻的历史与作用

 

鸱吻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它的演变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图腾的崇拜、对社会等级和礼制的重视。

鸱吻的历史与演变过程

先秦两汉:先秦脊饰为鸟形,汉代受楚人崇火、尊凤、尚赤的影响,屋顶盛行以凤和鸟为饰品。柏梁台火灾后,出现鱼尾状“鸱尾”,取代凤凰用于厌火。

魏晋南北朝:这时期的石窟艺术如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其屋顶脊端线条有西域特征,是不同文明融合的体现。

 

中国古建筑鸱吻的历史与作用

 

隋唐时期:隋代鸱吻已做鳍状处理,唐代龙鸟合一形式出现,大工程多按《营造法式》施工。唐后期鸱尾造型逐渐出现张口兽头。

宋辽金西夏:宋代鸱吻变成猛兽的“吻”,称为“龙吻”,如少林寺初祖庵鸱吻。西夏王陵鸱吻与北宋风格相似。金代鸱吻有耳有足,尾部上扬。

元明清:元代鸱吻为巨龙盘曲式。明清鸱吻造型演变成如今龙吻形状,双眼瞪目,张大口吞正脊,还雕刻龙鳞,且多为琉璃材质。

 

中国古建筑鸱吻的历史与作用

 

鸱吻的作用

实用功能:鸱吻位于正脊两端,能严密封固正脊和屋檐的相交处,防止雨水渗漏;在雷电天气里,高出屋脊的鸱吻构件可以首先接触电流,然后通过自身爆裂等方式中和电流,避免电荷骤然积聚引发爆燃,起到一定的防火、避雷作用。

装饰功能:鸱吻造型精美,有龙、鱼等多种形态及丰富纹饰,为建筑增添华丽庄重之感,使其更具艺术魅力。

文化寓意:在传统文化中,鸱吻属水性,被视为镇邪、避火的神兽,能驱邪消灾;它还是建筑等级的重要载体,体现建筑的规格和使用者的身份地位。

(注:文章仅作知识分享,部分图源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先行将文化融入建筑、文旅、建材的文化建筑产业对接平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