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500万首都人民扇扇子就能赶走雾霾?德国人听到也笑了……

(2017-12-03 15:30:21)
标签:

时评

来源:公众号【海外眼】

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霾”头苦干,再创灰黄。

http://p3.pstatp.com/large/472b000360d86e75e5b4

又是一年寒冬。每当这时,南方人羡慕北方人有暖气,而北方人某些地区的人们却羡慕南方小城没有雾霾。

有人认为北京今年的雾霾天数比去年少了许多,而有的人却并没有感觉,口罩、空气净化器还是家庭必备……

最近,某热心理工男把大家笑哭了,他为北京雾霾支了一招——煽除雾霾方案,据说还申请了专利。原理就是用人工扇扇子的方法,按指定方向在统一时间内扇除雾霾,具有成本低效果显著的特点,而且还不会二次环境污染。

http://p1.pstatp.com/large/4ad500035994a5f0efa5

专利书上写道:

http://p1.pstatp.com/large/4ad700015e718a53a8c2

不过,这个实践效果如何,人们既木有看到,也不太敢相信。

这一发明专利,收到的也基本是“太搞笑了”,“真不着调”,“脑洞忒大”,“离常识太远”.....的质疑评论。

不少人对于治霾不力的现状深感绝望,为了孩子的健康,开始逃离重霾城市,甚至还考虑到移民海外。

http://p3.pstatp.com/large/472b000360d764d38008

……

http://p3.pstatp.com/large/472900035a889a2b41a9

其实,西方世界的天空曾经也被迷雾笼罩。就拿环保的标杆、推动《巴黎协定》最积极的国家——德国来说,也曾经有一段黑历史: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德晋升为工业强国,当时煤炭、钢铁、化工、机械等制造产业兴旺繁荣,鲁尔区的工厂烟囱日夜为城市天空涂抹着重重的底色。

http://p1.pstatp.com/large/4ad90001bc8445b0cc66

那时候,莱茵河也是一条鱼类无法生存的死河。

http://p3.pstatp.com/large/4ad90001bc89f762a833

慕尼黑、斯图加特、法兰克福、科隆等城市上空也一直笼罩着迷雾。

那时候的慕尼黑:

http://p3.pstatp.com/large/4ad700015e74ed9a11f9

那时候的斯图加特:

http://p3.pstatp.com/large/472b000360daae215060

说实话,海外君看着这些照片都感觉肺痛……

但转眼几十年过去,自1991年开始,德国环境整治大变样,再也没有受雾霾问题困扰。

现在德国鲁尔工业区里的最大城市埃森市是这样的:

http://p1.pstatp.com/large/4ad50003599825d766cd

随处可见森林和草场,流经工业区的鲁尔河河水清澈,看不到工业排污的痕迹,被誉为2017年的欧洲绿色之都。

如今慕尼黑是这样的:

http://p3.pstatp.com/large/4ad800030ed30751faae

莱茵河又恢复了最初的清澈:

http://p3.pstatp.com/large/4ad5000359998c93b6d5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德国的环境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一个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必然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先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再也不能牺牲环境去发展经济了,首先颁布了严格的法律,并且加强了执行和监督力度。

1971年,大气污染治理首次纳入联邦政府的环保计划。1974年,德国第一部《联邦污染防治法》颁布,对S02、H2S和NO2开始执行严格的污染限值。该法经过多次修改和补充,已成为德国最重要的法律之一。

德国司法界对公司企业的环境犯罪如何归责也非常特别——“各自归责原则”,意思就是,在一个公司或企业或工厂的内部,一般是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从普通员工到管理层到领导层,所有人只要参与了某项构成环境犯罪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有可能为此承担刑事责任。

直到现在,德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备、最详细的环保法,让任何一种行为都有法可依,有理可循。

在德国,环保是每一个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之一。环保方面做得如何,极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社会声誉,因此这也成为评价企业好坏的首要标准之一。

在这种大环境下,很多企业生产的产品不仅要达到国家规定的环保标准,还常常努力“超标”,以此来证明自己是一个对环境、对后代负责任的企业。

为了监控环境,德国还专门设有环保警察,隶属于联邦内政部,他们会定期巡逻和使用遥测工具检查环境的污染情况,一旦发现辖区内有环境污染的现象产生,无论是一条小溪泛起泡沫,还是垃圾箱冒烟、废气聚集成雾等,都会立即前往取样、执法并补救,做到采取有效手段,把污染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德国许多城市还规定不得污辱执法人员,特别是警察,骂一句就要罚200到300马克,以维护执法人员的尊严和权威。所以德国居民特别害怕与警察打交道,见到警察都退避三舍,生怕沾上他们没有好果子吃。

绿色环保的城市规划

德国的城市规划也处处反映出环保理念。

在德国的大城市看不到高楼大厦,也没有复杂繁琐的立交桥,成片的森林随处可见。即便在慕尼黑这样德国房价和地皮最贵的城市,市中心竟然修建了一个很大的森林公园

http://p3.pstatp.com/large/4ad800030ed92e1a94e3

政府对环境绿地非常重视,充分保证不管居民住在哪里,附近都要有好的环境。

法兰克福市平均每个居民拥有公园绿地40平米。(作为参照,我国2016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5平方米。)

汉堡市区道路两旁的绿树为18.6万余棵,包括椴树、橡树、栗树、槭树等具有强抗污染能力的树种,整个城市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郁郁葱葱。

http://p1.pstatp.com/large/4ad800030ed8a291eb00

树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不仅可以保持空气湿润、减弱噪音,还可以有效改善环境,一棵树每年可阻截灰尘一吨,放出氧气200公斤,够10人所需。

行走在德国市区,到处是绿草如茵,繁盛的草木吸引了众多的鸟类、小动物前来安家落户,所以,即使在住宅区也随处可以听到百鸟啭鸣,野兔奔跳。

德国城市道路都很窄,一般只有两道。这是因为德国市政建设首先考虑的是环保因素,而不是考虑让公路适应不断增加的车辆。

很多德国大城市有意把道路建得越来越窄,让有私车的人找不到停车位,使他们重新考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目前,全德国有90多家汽车共享协会,拥有会员近7万人。一辆共享的汽车可取代6—10辆私人汽车。

http://p3.pstatp.com/large/4ad800030ed7588606ab

建筑业环保标准高

德国新节能法规定:新建筑物须达到“7升房”标准,即“房屋每平方米每年消耗不超过7升燃料用于供暖”。所以德国的房屋合同会明确标有节能的评分,如A,A+……

德国的老房子不敢说,近二十年来,德国建设的房子基本上都是节能环保的,因为有众多节能设计,如隔热材料、绝热窗户的运用,房子自身保温性非常好,供暖效率也大幅度提升了。

所以在德国租房的朋友会发现,德国的房屋很少使用到空调,最多有风扇(不过一般整栋公寓楼都有集中供暖)。这并非因为德国不冷不热,而是德国将建筑的保温性做到非常极致。

下面是德国住宅外墙的保温施工图:

http://p1.pstatp.com/large/4ad50003599c8f643aab

http://p3.pstatp.com/large/4ad90001bc8cdd991ae8

看到没有,德国的保温板厚度至少在12公分以上!可以说是相当保温了!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大量节省了供暖的能源开支,现在的开支相当于传统建筑所需的18%。

而且,如果是能耗标准为3升的房屋,以100平方米的房屋为例,每年供暖开支可以节省1200欧元,从原来的1400欧减至200欧。

http://p3.pstatp.com/large/4ad800030ed6cd7edc85

清洁能源广泛运用于住宅,太阳能成为房子的主要供电来源。热水也来自太阳能加热管设备,或者地热。制冷靠墙内通风管。

所以,冬天太冷、夏天太热的现象到了德国的超级保温住宅这里是不存在的。难怪空调很少被用到呢!

http://p1.pstatp.com/large/4ad800030edbffc59071

上面是一个普通德国家庭的采暖构成图。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屋顶安装有太阳能集热板热水系统;阁楼内装有能量回收通风系统;地下室里有燃料燃烧锅炉系统、壁挂式燃气热水系统、热交换热水存储罐;房间内部则有各种供暖的管道系统。看完不得不感叹德国环保设计的全面、系统、精细!

垃圾分类与环保教育

环保与每个德国公民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德国的环保教育从幼儿就开始进行。

德国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到学校报到时,会领到一册环保记事本,用于孩子记述自己的环保活动。环保记事本每一页左上角都印有精美的风光照片,编者以此来告诉孩子:要热爱大自然,自觉维护环境。

http://p3.pstatp.com/large/4ad700015e789a12d720

据说,德国有370多个森林幼儿园,在森林中搭建简易住房,让孩子生活在大自然中,从小认识大自然的奇妙,同时了解到自己有保护大自然的责任。

生活中的环保也是随处可见。

在德国,几乎家家户户或社区邻里都至少会有蓝、绿、黄三种颜色的垃圾桶。蓝色桶代表回收纸类,绿色桶回收厨余、树叶等生物有机类垃圾(有的地区采用褐色),黄色桶则回收塑料瓶及金属易拉罐等轻型包装。此外,部分地方还会有黑色的垃圾桶,用来回收如电池、混合污染物等难以直接回收或会污染环境的垃圾。

http://p3.pstatp.com/large/4ad700015e799a45528a

马路上常常看到,无论男女,甚至步履蹒跚的老人,都会认真地把不同颜色的一兜瓶子,一个一个的敲碎扔进玻璃专用桶。这样一来,不仅政府节约了一大笔垃圾处理开支,老百姓的垃圾费也降低了四倍。

每年德国人还会收到一份垃圾日历,上面会清楚的写出不同垃圾的管理方式和收垃圾的时间。

http://p3.pstatp.com/large/472b000360e275acf9f5

为了强制每个居民分类倒弃垃圾,德国政府制订了一套严格的处罚规定,而且环境警察一旦发现居民乱倒垃圾,就会发警告信,如不及时改正,会发罚单。

还真的说到做到,媒体曾报道过,萨克森-安哈特州一座居民楼的九户居民曾因不按规定投放垃圾,收到1700欧元的罚款!

再不改,收取垃圾的费用就会提升,从而加重整个小区住户的垃圾处理费用,不仅会招来邻居的谴责,如果是租房者甚至有可能被管理员赶出公寓。

垃圾不只要分类,大型家具或电器要丢也不能随便丢弃,需要送到特定的大型垃圾场,而且是要缴费的!

在德国,种种“不方便”的社区规范和资源回收分类等规定,其实源自长年以来,德国人养成的“为下一代留下干净环境”的价值观,透过父母的身教,一代代流传下来。

德国人对环境问题的重视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其实这些年来,中国也在做出自己的努力。

http://p9.pstatp.com/large/4ad800030edc86fe2ba2

有关部门制定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与31个省(区、市)签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完善监测预警应急体系,组织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二阶段监测实施方案》,推进环保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PM2.5监测点建设。

为了落实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十二五”总量减排考核办法。有关部门积极落实,严格问责。

对垃圾分类的问题也非常重视,甚至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在国际上是罕见的。最新的消息,中国到2020年要在各城市实现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文由公众号海外眼发布,了解更多海外趣闻请关注海外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