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检查建议汇总
(2017-12-22 00:49:14)教研室总体建议:
2017年9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吹响了“课堂革命”的号角。明确指出:“从课堂的战略地位出发,确定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一端连接学生,一端连接着民族的未来,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教育不变,学生就不变,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只有抓住课堂这个核心地带,教育才能真正发展。因此陈部长发出课堂革命的号角。从现实课堂的问题出发,确定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在某种程度上说,课堂模式基本决定人才培养模式。由此可见课堂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根据陈部长讲话精神,基于石局长“做优西部、做强中部、做大东部”提出的教育战略目标,联系此次常规督导的实际情况,我想到四个意识分享如下:
1.
“核心素养”即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形成让人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生活,从容的面对各种未知与挑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是借助学校这个教育平台来习得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核心素养也是学生适应社会最基础也最重要的素养。核心素养在各学科新课标中也有明确的表述如:语文新课标中课程理念第一条就表述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各个学科都有学科素养,我们教师应该明白我们的育人目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此次听课中,有一节课是二年级数学《8的乘法口诀》。老师在“8”的乘法口诀教学时,课堂练习较多,练习多是好事,熟能生巧,但练习前应该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知识形成性的引导。教师授课方式单一,新课标在课堂落实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教学不仅应该关注学习的结果,更应该关注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学生在围绕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包括思维过程、探究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不是注满一池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联系本课,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数字与图形的结合,数字也实际物体的结合,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演示与示范的指导,尊重学生经验,促进学生生活和学习经验与教材文本的连接。合理运用挂图、标本、录音、投影、录像等教学媒体辅助教学,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8的乘法口诀。点燃了8乘法的火种,难道还怕9乘法和其他运算的火焰小吗?在学习实践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能力的提高,素养的形成。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就求知欲望,学生的知识还愁掌握不了吗?
可见,素养与知识并不矛盾,素养的形成就是在知识的思考、探究中形成的,如同迈台阶,知识是第一道台阶,能力是第二道台阶,素养是第三道台阶。也是我们最终要达到的“山之巅”“水之源”。
2.
范教师教学行为:巡视中所有教师上课衣着得体,举止文明、亲切、自然、大方。上课讲普通话,多数教师语言富有启发性和吸引力;板书清楚,书写工整,用字规范,布局合理,重点突出。但部分教师授课语言不够规范。如《鸟的天堂》一课,有一位教师在形容大榕树时用“繁荣壮大”;《猴王出世》一课,一位老师说“西游记在明朝时候,被称为不正经的书”等语言不仅仅降低了自己的文化品味,还可能误导学生的认知。希望相关教师能够通过多读书,多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
规范学生学习行为:有的学生在课堂学习时,不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而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不仅仅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严重者眼睛易近视、骨骼变形等),还干扰着课堂学习氛围,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课桌、坐凳摆放不整齐,也干扰着教学效果的提升。
书写规范也是必须注意的一个方面。有的教师板书还不如学生的美观,板书课题4个字,就有2个字过大,2个字过小,且间架结构不匀称;刚刚在作业批改中也提到学生的字迹潦草,不规范其实也与我们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有着较为重要的关系。学生书写规范问题已经在作业布置与批改中提及。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务必把字写规范,这是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本分。
3.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以数学为例《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通过问题来提升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爆台寺小学李娜的数学课《喜欢数学情况调查》中,出示了两个问题,“我们要绘制我们班六年级学生喜欢数学的情况统计表,需要准备哪些工具?”“我们要把我们班六年级学生喜欢数学的情况统计表绘制成扇形统计图,需要整理哪些信息?”学生先是自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经过教师引导达成共识。再进行相关的学习活动,这些活动也就水到渠成,这节课学生的思维活跃,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成功的课堂离不开有效、优质问题的提出。问题意识的培养,我们教师先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授之以渔,让我们的学生经历想问---敢问---会问---善问---巧问历程,让问题意识伴随孩子们不断地成长。“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让问题意识成为“一棵树”“一朵云”“唤醒孩子们的灵魂”。
4.
有效的课堂评价在教学中应具有导向、激励、反馈、总结等重要作用。此次常规督导的教研员听评课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评价用语较为单调,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只说“坐下”“好”“棒”等较为简单的评语,评价时,大多教师只评价结果,缺少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我们的课堂评价既要评价学习的结果,又要评价学习思维过程;既要看一时成绩的优劣,又要看长远发展前景;既要评价答题的准确性,更要评价学习创造性;既要指出学生的不足,更要提出激励。
课堂评价这一方面紫薇苑小学的张萍老师做的较好。张萍老师的课是一年级语文课《影子》,教学效果良好,教学目标基本实现,教学活动围绕重难点展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教师评价方式运用恰当、灵活、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一年级学生因为刚刚入学3个月,词汇量有限,但老师能够大胆的鼓励学生去评价同伴在课堂的表现,生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和学生再自评相结合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促使学生养成学会倾听习惯,及时发现同伴的优点加以表扬,同伴的缺点帮助改正,在评价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得到提升。同时,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同伴之后,教师加以补充引导,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经过此次常规督导工作,我们看到各单位较为重视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同时也发现了常规教学中一些问题,教研室也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提供了相应的策略。希望各单位继续保持重视常规教学的优良传统作风,并查找自身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让我们在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奋力前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我们有理由相信经开区教育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