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遮罩动画》教学设计
(2018-03-17 16:18:10)分类: 县级课题材料 |
《神奇的遮罩动画》教学设计
涉县龙北小学
一、【理论依据】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技术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在完成任务的尝试、探究过程中,逐步提升其信息素养。
二、【设计意图】
Flash动画制作技术性比较强,难于理解,而遮罩动画又是Flash学习的一个难点,作为一节新授课,我尝试解决两个问题,在突破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究。Flash动画来源于生活,因此我以“再现生活”为整个学习的主线,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原型”,尝试利用动画自主探究再现,真正实现知识的触类旁通。
三、【学情分析】
从心理上说:五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新奇的事物好奇心强,善于发现,善于对手,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探索精神,但是因为他们受年龄限制精力不够集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缺乏创新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部问题的能力较弱。从知识水平来说,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并能用flash制作和设计一些简单的二维动画。能熟练地使用flash工具绘制一些简单的图形。但是在对新知识的探究和小组合作方面还有等提高。
四、【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冀教版《信息技术》小学第三册第七课的内容《神奇的放大镜》,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所用工具软件为Flash MX 2004。学生前面已学习了Flash最基本动画原理,如逐帧动画、动作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引导动画,初步掌握了用flash制作动画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帧、图层有了初步了解,能制作出简单动画,所以本节课的新知识点学生很容易接受。
本课主要让学生在了解了图层的基础上利用遮罩层制作一些特殊的flash动画效果,如文字遮罩、探照灯效果、图片的霓虹灯效果、水波动画效果等。理解遮罩层和被遮罩层之间的关系。知道遮罩动的其实是一个特殊的图层以及它存在的意义。领会遮罩层在动画制作中的作用。学会制作简单的遮罩动画。培养学生深入学习flash的兴趣以及动手探究实践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遮罩的概念;
2)初步掌握遮罩动画的工作原理,理解遮罩层与被遮罩层之间的关系;
3)、掌握遮罩动画的制作要领;
4)能够恰当运用遮罩层再现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情境。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自主实践,掌握遮罩效果的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运用Flash动画软件创造作品的乐趣;
2)、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
3)、体验作品创作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激发学习flash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
1)理解遮罩的概念;
2)恰当运用遮罩层再现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情境。
六、【教学难点】
理解Flash中的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的关系
七、【教法分析】
本节课我分别采用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分层教学法,充分发挥课件中的微视频引领作用,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交流展示,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的长处,提高自身能力。
八、【学法分析】
本课通过“创设情境——微视频引领——小组合作探究——实践求知——拓展提升”五个环节,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进行自主探究,在小组合作中掌握新知,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素养。
九、【教具准备】
网络教室、辅助学习网站、微视频、课件。
十、【教学流程】
1、激趣引思 导入新课
2、自主探究 实践求知
3、实践求知 质疑解难
4、交流展示 评价总结
5、拓展延伸 理论升华
十一、【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激趣引思 导入新课 |
Flash动画可以再现生活中有趣的情境如引导线动画——飞机起飞、逐帧动画——会眨眼睛的小雪人、形状补间动画——孙悟空变变变、动作补间动画——旋转的花朵等,除此这外,在flash的作品中,我们常常看到很多眩目神奇的效果,而其中不少就是用最简单的“遮罩”完成的,如水波效果、百叶窗、放大镜、探照灯、霓虹灯……。我们一起来欣赏。 师:播放《遮罩动画》实例 那么,“遮罩”如何能产生这些效果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趣的遮罩动画。 板书课题:有趣的遮罩动画 |
1、学生欣赏作品 2、激发学习兴趣 3、明确本节课目标 |
通过展示丰富的遮罩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导出本课教学内容。 |
目标定向 导疑定标 |
一、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下今天的学习目标: 1、遮罩动画的概念 (1)举例说明什么是遮罩? (2)遮罩有什么用?遮罩动画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遮罩层与被遮罩层之间有什么关系? 2、创建遮罩的方法 (1)举例说明如何创建遮罩; (2)构成遮罩和被遮罩层的元素 (3)遮罩中可以使用的动画形式 3、制作一个简单的遮罩动画 (1)用你学到的知识,制作一个简单间的遮罩层动画。 (2)生活中哪些有趣的情境用到遮罩层动画制作原理? 二、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由学习 1、请同学们打开桌面上《神奇的遮罩学习网站》,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适合你自己的学习方式,视频教程或图文教程,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你可以在名师指导页面中找到答案。或者与你的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你还可以请教老师。 2、学生利用学习网页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教师巡视,深入学生中间,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
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学习任务。 2、在教师的引领下打下学习网页,了解网页结构的内容,为本节课学习打下基础。 3、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网页”进行自学。 4、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在小组中讨论或请教老师。 |
1、通过阅读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2、培养学生利用课件自主探究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4、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
实践求知 质疑解难 |
一、师生交流 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自己的收获分享给大家? 师:说的真好!在Flash动画中,“遮罩”主要有2种用途,一个作用是用在整个场景或一个特定区域,使场景外的对象或特定区域外的对象不可见,另一个作用是用来遮罩住某一元件的一部分,从而实现一些特殊的效果。 师:大家知道了遮罩动画的制作原理之后,哪么怎样制作遮罩动画呢? 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为大家边讲解边演示一下? 生:利用大屏幕边讲解,边演示。 二、教师讲解 1、把图层1改名为:图片, 2、在图片图层上导入一张背景图片,作为被遮罩层。 3、把图层2改名为:遮罩 4、在遮罩图层绘制作一个任意形状的图形,按F8转换为“圆形”元件。在第60帧处插入关键帧,并把元件从左移动到舞台的右边,创建补间动画。 5、右击圆形图层,单击“遮罩层”选项。测试影片。 (提示:1、遮罩层仅仅改造遮罩效果的形状,遮罩层的颜色不会对遮罩效果产生任何影响;2、遮罩层上的内容是不显示的,被遮罩层中只显示被遮档的部分,其他不显示。 3、遮罩层只有一个,被遮罩层可有一个或多个。) 4、两者的位置:遮罩层在上,被遮罩层在下) 遮罩效果的实现,需要两层: 1.遮罩层——提供了形状; 2.被遮层——提供了被挡住的内容(文字、图片等) 板书:遮罩层(只有一个)(内容不显示) 被遮罩层(一个或多个)(只显示被遮档的部分) 师:经过刚才这组同学的讲解和演示,现在谁能动手制作一个简间的遮罩动画? |
生:我愿意给同学们分享一下什么叫遮罩层? “遮罩”,顾名思义就是遮挡住下面的对象。在flash中,“遮罩动画”也确实是通过“遮罩层“来达到有选择地显示位于基下方的“被遮罩层”中的内容的目的,在一个遮罩动画中,“遮罩层”只有一个,“被遮罩层”可以有任意个。 生:构成遮罩和被遮罩层的元素 1、遮罩层中的图形对象在播放时是看不到的,遮罩层中的内容可以是按钮、影片剪辑、图形、位图、文字等,但不能使用线条,如果一定要用线条,可以将线条转化为“填充”。 2、被遮罩层中的对象只能透过遮罩层中的对象被看到。在被遮罩层,可以使用按钮,影片剪辑,图形,位图,文字,线条。 生:遮罩中可以使用的动画形式是: 可以在遮罩层、被遮罩层中分别或同时使用形状补间动画、动作补间动画、引导线动画等动画手段。 |
1、通过学生的边演示边讲解,加深学生对遮罩的理解。使学生对遮罩动画产生浓厚兴趣。 2、教师通过学生的讲解和示范从中发现问题,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从在的问题。同时把新的知识融入到讲解中,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新知。 3、通过师生的交流和总结,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遮罩动画的制作要领。 4、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探究能力。 |
交流展示 评价总结 |
师:谁愿意把自己作品展示给大家? 教师利用大屏幕,展示几个同学的作品? (将图形所在的层设置为“遮罩层”,完成透过图形看到文字的遮罩效果,从而达到探照灯效果) 师:请第二组的同学展示“望远镜”效果。要求说出制作方法。 生:【操作步骤】 1、新建“风景”图形元件,导入风景图片;新建“望远镜”图形元件,画两个相交圆作为望远镜。 2、将元件“风景”拖入图层1的第1帧,调整到和舞台一样大小,与舞台对齐,插入静止帧至第45帧。 3、将元件“望远镜”拖入图层2的第1帧;在第25帧插入关键帧,移动望远镜的位置。在第1帧创建“运功动画补间”。 4、将图层2设置为“遮罩层”。 5、新建图层3,将元件“风景”再次拖入到舞台,调整到和舞台一样大小,并设置颜色Alpha透明(将其值调整为15%)。 师:以上同学们的作品非常优秀,而且方法描述的非常好。希望同学们今后要向他们学习。 |
生:【方法描述】演示动画的制作过程: 1、先做被遮罩层,再做遮罩层 2、背景是被遮罩,圆形是遮罩 3、圆在做动作补间动画移动。 |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供了拓展任务。提高任务是任务拓展的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举一反三,主动探究问题。通过分层设置练习,让每位同学都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2、通过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3、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拓展延伸 理论升华 |
1、【试一试】 1、利用相关图片素材,制作流动的“桂林山水”动画。 提示:背景用图片作移动、缩放、变色等补间动画。使用遮罩,露出舞台上的景色框和文字。 2、制作放大镜效果动画:放大镜在“我学习我快乐”上从左向右移动,下面的文字也被放大。 请你从两个动画效果中选做一个,能力强的可以都做) |
学生自主练习 分析动画的构成 学生提交作业 归纳总结所学知识要点,根据所学情况,交流反馈 |
1、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 |
板书设计 |
神奇的遮罩动画 遮罩层: (上面) 被遮罩层:(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