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泉羊的故事——县委书记招来“特种兵”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永泰当地的土羊体格矮小,羸弱多病,产能低下,土得掉渣。
农民养殖赚不到几个钱,积极性就不高。
大凡在富泉乡村土生土长的人都知道,
富泉羊不是本地传统羊种,是“混血儿”。
这是咋回事呢?
富泉羊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难不成是空降来的?
哈哈,还真被你给蒙对了!
那时,永泰经济还很封闭,
农民依然守护着他们祖祖辈辈留下的一亩三分地,刀耕火种,自给自足。
刚到任的永泰县委书记,因地制宜,发动群众,发展生产,
积极推行“靠山吃山”的方针政策,
不仅造林种果,而且大力发展林下养殖。
什么鸡呀鸭呀、牛呀羊呀,一派红火,
但土羊的养殖产能一直起不来。
县委书记见了心里急,
三天两头往田间地头跑,往山里钻。
看到本地土羊的孬样,
他明白了:是“种”不行。
用现在的时髦话来说是:基因不行。
那怎么办呢?
县委书记请教了很多专家,打听了很多办法。
就是“配种”、“杂交”!
通过引进外来的优良羊种与本地土羊杂交,
通过基因重组,培育新羊种,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既然要招“上门女婿”,就要擦亮眼睛,
招体格强壮、吃苦耐劳、适应力好、产出率高的。
为此,我们的县委书记是挑肥拣瘦,挑三拣四,
就差一点点挑花了眼。
终于瞧上了一个:藏南黄山羊。
不远万里地实地考察,县委书记的眼睛一亮,就是它了!
但又一个难题摆在了面前:怎么把这些家伙弄回永泰呀?
要知道,当时藏区的交通条件,除非这些羊能长出翅膀,变成飞羊,
才能安全地离开藏区抵达永泰。
怎么办?人只要下定决心要干成一件事,办法总比困难多。
我们的县委书记就有办法让藏南黄山羊长出翅膀,飞到永泰。
县委书记马不停蹄地赶回福州,争取到福州军区的支持,
用军用运输机把三只藏南黄山羊运回福州,再用货车运回永泰。
你看,这些种羊就这样成为了山羊中的“特种兵”,空降到永泰来了。
这三只公羊真是天降好运,从此在永泰过上了幸福生活。
吃得好,住的好,还有一大群的本地母羊陪伴左右,
那生活有滋有味,比藏区不知好了多少倍,让留在藏区的弟兄们羡慕嫉妒恨啊。
这三家伙也没有辜负县委书记的厚望,
三只藏南的黄山羊在富泉与当地的山羊进行配种,也是十分地卖力!
培育出的新羊种体格健壮、善于爬坡、肌体结实。
更难能可贵的是,新羊种继承优化了公母羊的优良基因,
出肉率高、瘦肉多、肉质鲜嫩、膻味轻、口感好、抗病能力强、胆固醇低,
蛋白质和各种氨基酸含量符合人体所需,
总之优点多多,深受老百姓喜爱与市场欢迎。
并迅速与高山羊、下廪羊并称为福建三大名羊,且为三大名羊中唯一的青皮羊。
当地人于是就以产地富泉来命名这种新羊种为富泉羊。
并戏称当时引进新羊品种的县委书记为“配种书记”,当然这也是尊称。
说明造福一方的领导,群众会永远记在心上的。
说明接地气的干部,会永远活在老百姓的口碑里。